肇事者廖某某因与女友发生争执,情绪失控,在限速40公里/小时的道路上飙车至129公里/小时,导致一家三口不幸遇难,其中包括一名未满周岁的婴儿。这场悲剧...
2025-10-19 1
2025年10月12日,一场原本以为会“照旧进行”的外交互动,突然拐了个弯,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福克斯新闻上公开表示,对中方出台稀土出口新规感到“意外”,更让他感到“挫败”的是,美方请求紧急通话,却被中方“拒接”。
就在同一天,特朗普一边激烈喊话要加征100%关税,一边又突然改口称“希望帮助中国”,更巧的是,彭博社爆出瑞士正在加速与中国拉近关系,这一连串的动作背后,隐藏着一场更大的结构性变化:中美互动的剧本,正在被改写。
格里尔的“意外”其实透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不适应,中方在10月初宣布新的稀土出口管理规定,消息一出,美国立即从“公开渠道”得知。
并试图通过临时电话沟通来“了解情况”,但这一次,中国没有按照美方预期“接招”,而是选择了沉默。
从格里尔的语气中可以听出,美方显然没料到中方会如此“冷处理”,但如果把时间线往回拨一拨,问题的根源其实早已埋下。
就在9月,美国单方面加大对华芯片出口限制,甚至提议对中国船只征收额外“港口费”,这些做法,正是对马德里会谈中“避免局势升级”共识的直接违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方出台稀土新规,不是突如其来的“报复”,而是一种有节制、有逻辑的回应,更重要的是,这种回应方式打破了过去“美方打压、中方解释、再谈一谈”的老套路。
中方不再为没有基础的对话“让步”,而是用行动表达立场:谈,可以,但得有诚意、有规则,特朗普的前后反转则更像是一场“情绪管理失控”。
先是扬言要对中国产品加征100%关税,随后又说“愿意帮助中国”,前后不过几个小时,这种说法听起来荒诞,但其实透露出美方对稀土等关键资源的深度焦虑。
副总统万斯的“冷静”呼吁也无法掩盖这一点:当关键议题上无法掌控话语权时,美方的策略开始出现混乱。
格里尔在电视上“抱怨”中方不愿接电话,不只是一次外交姿态,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舆论操作。
选在福克斯新闻这样具有强烈国内影响力的平台发声,其实是想借助媒体的扩音器来塑造“中国不愿沟通”的国际印象,把外交僵局的责任甩给中方。
这种操作其实并不新鲜,每当美方在实际行动上“先出手”,而局势又往不利方向发展时,舆论就成了他们转移焦点的工具。
这次也不例外,一边在芯片、港口费这些问题上加压,一边又试图通过媒体制造“中方不合作”的印象,目的很清楚:既给国际社会一个解释,又给国内政治一个台阶。
但这一回,中方的回应方式显得格外稳,没有情绪化回应,也没有急于澄清,而是通过制度性政策和冷静的外交节奏,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稀土新规出台有章可循,拒接临时电话也是态度明确,沟通不是问题,但必须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美方擅长制造“对抗-谈判-再对抗”的节奏感,但中方显然不再愿意配合这套节拍。
这种战略定力背后,其实是对全球规则和自身权益的双重维护,不是不谈,而是要谈得有意义;不是不合作,而是要合作得有尊严。
从这个角度看,这场“电话风波”不仅是外交层面的细节问题,更像是一场心理战,谁能掌握节奏,谁就能在博弈中站稳脚跟。
就在美中“拒电”事件不断发酵的时候,彭博社抛出了一条不小的新闻:瑞士正在加快与中国的合作步伐,这不只是一次正常的外交推进,而是对美国“高关税政策”最直接的回应。
据报道,美国对瑞士商品征收的平均关税高达39%,远高于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税率,这一动作让瑞士企业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瞬间缩水,出口额也受到明显冲击。
在这样的压力下,瑞士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重心,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寻找替代市场,于是,第四轮中瑞外长级战略对话迅速开启,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提上日程。
就连人工智能、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这些前沿领域的合作也开始被纳入议程,这一步,看似是经济选择,实则是战略调整。
瑞士的“转向”其实反映出一个趋势:美国“以邻为壑”的关税政策,不仅没有拉近盟友,反而在推远原本的合作伙伴。
尤其对于像瑞士这样高度依赖外贸的中小经济体来说,选择一个稳定、开放、可预期的合作对象,比什么政治表态都来得重要。
更关键的是,瑞士并不是个案,在美方频繁挥舞关税大棒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向东看”。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具确定性的市场、更少的政治干预和更强的互利逻辑,这种趋势的出现,已经开始挑战美方构建“对华脱钩联盟”的企图。
这不仅是经济上的“转身”,更是对单边主义的“用脚投票”,美国原本想用高关税“团结盟友”,结果却在无形中“逼着”别人另寻出路,从这个角度看,瑞士的决定不只是个别国家的选择,而可能是未来更多国家的方向。
从美方“意外”到中方“拒接”,再到瑞士“转向”,这些看似分散的事件,其实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中国没有用情绪回应美国的挑衅。
也没有用口号应对复杂的全球局势,而是一边推进制度建设,一边坚持平等对话的原则,同时也在不断拓展新的国际合作空间。
这一系列动作,正描绘出一个更加成熟、从容的中国形象,在面对压力时不慌不乱,在面对挑衅时有理有节,在面对合作时主动出击,这种理性而坚定的节奏感,正在成为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标配。
反观美方,策略上的前后矛盾、舆论上的甩锅操作、政策上的高压孤立,正在削弱自身的信誉和影响力,更严重的是,这种非理性的循环,正逐步把美国推向一个“越来越难以被信任”的位置。
未来如何,关键看谁能坚持规则、谁能尊重对话,中国的“电话”始终为真诚的对话者留着,而不是为临时公关和压力测试而准备的热线。
信息来源:
美媒关注:美国关税压力下,瑞士正加快和中国的贸易谈判 2025-10-13 10:50·观察者网
相关文章
肇事者廖某某因与女友发生争执,情绪失控,在限速40公里/小时的道路上飙车至129公里/小时,导致一家三口不幸遇难,其中包括一名未满周岁的婴儿。这场悲剧...
2025-10-19 1
熬夜刷手机到三点,第二天镜子里的脸肿成发面馒头——这就是我今天要试朱雀三啄的直接原因。昨晚北京降温,我窝在出租屋没暖气,一边抖一边刷短视频,刷到个老中...
2025-10-19 1
当地时间10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自11月1日起对进口中型和重型卡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新关税。特朗普称,还将对进口客车征收10%的关税...
2025-10-19 1
那年是2008年,奥运会的喧嚣刚刚在北京的上空散去,余温还在我们这些刚上大二的学生心里烙着。我叫陈默,名字普通,长相普通,家境也普通,属于丢进人群里,...
2025-10-19 1
2025年10月16日,菲律宾知名民调机构Pulse Asia发布最新全国性人民报告(Ulat ng Bayan)调查结果显示,在9月21日反腐抗议活...
2025-10-19 2
继制裁韩华海洋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之后,中国对美国航运船舶业又使出一记杀招,把特朗普气得跳脚。10月14日至17日,国际海事组织召开会议,将确认是否在航...
2025-10-19 2
鞋丢了、脸冻青、却还记得说“谢谢叔叔”…… 辽宁建平,一个4岁小女孩走失,全网揪心44小时!结果竟只是……自己去找奶奶?! 1。2万人,连夜寻人,下着...
2025-10-19 2
特朗普的算盘,这次打在了棉花上。刚刚对着中国稀土政策发难,手里关税大棒挥得虎虎生风,却没料到北京给出了简明的答复,八个字如锤落地,响亮却冰冷:“不愿打...
2025-10-19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