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水,潮起潮落。 流年似歌,浮生百味。 正如余光中的那句:“人到中年,岁月将情爱调成了清汤。”不仅让人深以为然,也提醒着我们:五十而知天命,半生已...
2025-08-17 0
六百年的紫禁城辉光与那位传奇人物:苏轼的路与心
逢故宫落成六百年,举国瞩目之际,诸多文化界翘首期盼一场空前盛展,传世珍品会否悉数亮相?今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庆典却以一场极具纵深的人物展开序——主角不是天子,不是名画,而是苏轼,一位被称为“千古风流人物”的文士。话虽如此,展览中苏轼自己的墨迹不算多,反倒呈现了他的诸位挚友及后世名家的作品,透过他们的视角侧面勾勒那个跨时代的灵魂。
许多人能脱口成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或是把酒望月的千里柔情,然而,对苏轼的认知似乎仍停留在趣闻轶事,比如东坡肉的流传、中国菜谱的更迭,或是“河东狮吼”这类脍炙人口的传说。那真正令他高迈于群伦的“风流”究竟在哪里?只有少数人能答得完整。
其实,苏轼之所以跨越时空成为不朽标杆,绝不仅因其在诗、文、书法、绘画这几大领域游刃有余,而是他独特的人格、丰富的遭际、深邃的思想冲击了千年之后的中国文化脉络。
回望苏轼的人生,如同翻阅被风霜洗磨的札记,掀开一页,见他屡遭贬谪,四处漂泊。他的旅途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不断转折。因此,将他的故事娓娓道来,既是穿越时空的文化体验,也能让我们在现实中找到某种共振和启迪。
苏轼的变迁人生:仕途如逆流的舟
宋代鼎盛之时,朝堂风云暗涌,苏轼身陷其中。王安石新法激起的党派冲突,改写了许多人命运的轨迹。苏轼,虽政治倾向偏向保守,但其文采和直率已然成为支持改革的新党所忌。宋神宗及徽宗要求政改,苏轼则不惧权贵频繁谏言,最终屡遭贬逐。
史料记载,苏轼一生调任近三十次,先后被贬十七回,足迹遍及大半个帝国,从定州到海南,他走过九十余座城市,几乎画出一笔贯穿东西南北的轨迹。他的政治生涯如跷跷板,今天是上座重臣,明日或为阶下囚。漫长的贬谪岁月既是磨难,也是淬炼。
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历史细节——《清明上河图》中那驴车上的字布——可能就是记录苏轼身世交错的隐喻。权力更迭,文字也能被无声移除。对于他来说,友情和豁达是抵御望尽天涯路时的陪伴。他自诩“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大度包容。正因无心设防,才常常玩笑得罪权贵,时常身处风波。
文学与现实的穿梭:三地塑造“东坡居士”
如果在历史的长河里选一位同行者,许多读者也许会选李白的洒脱、杜甫的沉郁,但余光中曾说,苏轼是最可作伴之人——现实感十足,又幽默健谈。他晚年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地既是他的流放之地,更是他人生精华的孕育之处。
在黄州,失去俸禄的苏轼身无分文,好友为他寻创耕地,他带家人开荒,东门外之地名曰“东坡”,“东坡居士”自此成文化标签。苏轼不满足于困境:发现当地猪肉低价却无人懂得烹饪,他创制独特炖法,东坡肉因此横空出世,成为中华美食史的小高潮。
南流惠州,他品尝荔枝,感慨“日啖荔枝三百颗”,苦中作乐。他还留下“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旷达;政敌发现苏轼过得自在后再度下令流放至儋州——当时的海南相当于逐出尘世的惩罚,但他能不能活下来都是未知数。苏轼在此以槟榔庵为家,与儿子相依为命,山林间觅食,以淡菜充饥,甚至发明东坡鱼,巧烹鲤鱼。艰难中,他不断探索新食材,东坡羹、东坡饼等也在穷困里诞生。
美食之外,苏轼对民生亦有贡献。疏浚西湖,筑苏堤,方便当地百姓饮水,还创建安乐坊、官办医院,惠及庶民。他引进农具,教人种稻,加速生产效率。湖州水患时,他任职仅数月,便制订了详细治水方案,即便晓得捕将前来,也不忘部署政事。实事求是,赋闲时仍关怀民众。这样的苏轼,散步时首创“呵呵”字语,润物细无声地把幽默和温厚留在书札里。
他的“洒脱一笑”,并非出于安逸,而是与命运的苦涩相融合。在现今社交网络,“呵呵”真正成为最流行的表情,溯源竟为东坡故人所创。
赋予书画新的灵魂:从“豪放”里析出物我皆忘
钱钟书曾言,李白之后的豪放无人能及苏轼。但豪放只是一种表面的气象,苏轼更多地是在遨游于悲欣交集的两极之间。刚刚步入仕途时,他的词作笔力千钧,如同山洪奔突。而在遭贬、历劫之后,诗文转而更为超然、恬适。
《后赤壁赋》中,苏轼以简练之笔写江流月小、山高水落,把浩渺景象一气呵成。他不但能在湖雨中自得其乐,还能以朴素的笔端勾勒山水西湖晴雨的别致,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正因如此,后人见之莫不动容。
乌台诗案后,苏轼处于精神崩溃边缘,曾以绝笔诗向弟弟诀别。昔日天子宠臣倏忽身陷泥淖,明日或成罪犯。那些贬谪期的作品,如《卜算子》、《定风波》,都穿插着孤寂与豁达。在江边,他直面苍茫,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这样的悲悯与洒脱,彼此交织。
后期苏轼受庄、老影响渐深,作品不仅恢弘,更溢出“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淡定。他认死生荣辱皆如尘埃,用豁达换取内心的平静。从“豪放”到“物我两忘”,他完成了精神上的蜕变。这种转折,使得他的文本远超一时文人,“生死穷达,不易其操”。
书法和文人画的开创者:笔墨之外的精神解放
苏轼不只是诗人,也是书法巨匠。与王羲之、颜真卿并列,《寒食帖》被誉为第三大行书,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正因党争,他的书墨屡遭毁弃,如宋徽宗下令销毁“旧党”文集,使得存世作品寥寥无几。
而在绘画领域,苏轼是开创“文人画”之宗师。他本人画技不求工致,常画松竹怪石,却着重抒发胸臆。他在《枯木怪石图》中将内心情绪转化为线条,用“有我之境”开拓艺术新的维度。宋代工匠画侧重技巧与规模,而苏轼倡导“意在象外”,不以形似为衡量标准。绘画应超脱技法束缚,追求内在精神。
历经苏轼影响,文人画(包括后来的赵孟頫、董其昌等)的立意深入人心:好画不在于逼真技巧,而在于思想的深刻与真诚表达。中国绘画由此逐渐弱化色彩,强化线条与书写,从理念转向自省。文人画的本体,乃是人心的投射,是艺术最为本真的一面。
西园雅集:文人的落日与新生
乌台诗案之后,随苏轼被贬的还有诸多文友,七年后,在王诜的西园重聚。米芾、李公麟等人参与的聚会,就是后世所称三大雅集之一——西园雅集。坊间传颂,其间诗画唱和,留下米芾精彩的《西园雅集记》。不过好景不长,苏轼再遭驱逐,文人星散。如仇英、张大千等后世画家,都对那场聚会深有感慨。
西园的兴衰,是文人命运的缩影。权力的裹挟下,有人壁立,有人归隐,有人沉浮。留下的只有字画诗章,或流传千古,或灰飞烟灭。展览上再次重逢这些墨迹,我们以观者的身份,身临千年之后古人情感的流转。
苏轼与他的时代,最终化作瓷器的细腻与书画的神韵。那些悲欢离合、野心与失落,都聚成“千古风流人物”——这个被历史铭记的名字。
在故宫六百年收藏与展示的长河里,一纸字、一页画、一盏器具皆承载苏轼与宋代的磅礴气象。走过他的路,读他的诗,品他的味,也许每个人都能在漫漫人生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行人”身份。
苏轼说:人生是逆旅,我亦是行人。或许,这是所有经历过时代浪潮侵袭的人的共同注脚。你们又愿在这个旅途里,看到怎样的风流与光泽?
相关文章
人生如水,潮起潮落。 流年似歌,浮生百味。 正如余光中的那句:“人到中年,岁月将情爱调成了清汤。”不仅让人深以为然,也提醒着我们:五十而知天命,半生已...
2025-08-17 0
日本和山东,一个国家一个省,人口规模都过亿,可2024年的出生数据一摆出来,就让人琢磨起背后的门道。日本那年新生儿总数是68.6061万,山东是64....
2025-08-17 0
作为中国顶尖的经济学家,黄奇帆的发言向来被当作判断经济趋势的参考。早在 2017 年,他就精准预言房地产将迎来拐点,而此后房企爆雷、房价调整等现象一一...
2025-08-17 0
韩国外交部长赵显在与美日等盟友会晤时公开表示韩国应“警惕中方”,并与盟友一道应对“来自中方的挑战”。这番话被美方视为对尹锡悦时期政策的延续——即对美国...
2025-08-17 0
极目新闻记者 李贤诚8月16日凌晨4时许,山东省荣成市桃园渔港一辆载装卸人员的面包车离港时坠海,车上共有11人。3人获救生命体征平稳,6人无生命体征,...
2025-08-17 2
WTT日本横滨冠军赛结束,国乒最终获得一冠两亚成绩,其中陈幸同、孙颖莎包揽女单冠亚军。日本选手张本智和获得男单冠军,王楚钦获得男单亚军。比赛结束后第二...
2025-08-17 3
金融界8月14日消息 左手关闭杜建英实际控制的娃哈哈陕西工厂,右手投资10亿在西安建新基地,宗馥莉与杜建英为了娃哈哈西北市场争夺的不可开交。从宏胜集团...
2025-08-17 3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既方便后续随时讨论、分享您的点餐经历与看法,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更多民生热点解读、食品安全提示和实用消费建议,作者会持续...
2025-08-17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