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推荐文章正文

沉默11天后,韩国外长改口,对华措施变了,李在明对反华采取行动

抖音推荐 2025年08月15日 19:56 2 admin

沉默11天后,韩国外交部长赵显终于在公开场合调整了对华表态,与此同时,李在明也对国内反华举动采取了行动。那么,韩国外长的改口,传递出怎样的信号?李在明的动作又意味着什么?

当地时间8月14日,赵显在记者会上表示,韩国将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维护好韩中关系。他承认,韩中之间的确存在一些根本性差异,但强调要有效管控这些差异,并在合作与对话中寻找平衡。对于即将到来的韩美首脑会谈,是否会涉及“同盟现代化”和“灵活部署驻韩美军”等敏感议题,他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而是称双方正在工作层面紧密协调。

沉默11天后,韩国外长改口,对华措施变了,李在明对反华采取行动

这种谨慎的措辞,和他在本月初的说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回到11天前的8月3日,赵显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强调韩国会在与美国、日本合作的同时,努力与中国建立并保持良好关系,当时他还提到中国的崛起给邻国带来了一些困扰,把中国定义为所谓的“竞争对手”,并称韩国会在与日方合作的同时,警惕来自中国的挑战。

尤其是在谈到南海等敏感海域时,赵显承认单方面遏制中国的做法行不通,但他也借机强调“遵守国际法”的重要性。这种说法明显迎合了美日的外交话术,但又没有完全关上与中方沟通的大门。当时,中方通过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重申中韩关系的动力源自共同利益,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应受第三方影响,中方反对阵营对抗,愿意推动中韩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然而在那段时间,美国持续向韩国施压,要求其在台湾、南海等问题上站得更明确。可以说,当时韩国正走在高度敏感的地缘政治钢丝上,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中美两股力量同时挤压。在这种背景下,赵显的“左右逢源”既是试探,也是为李在明政府争取外交回旋空间。

沉默11天后,韩国外长改口,对华措施变了,李在明对反华采取行动

但11天后的改口,说明这种试探阶段性结束。赵显开始减少对中国的负面描述,更突出“实事求是”“管控分歧”等相对中性的措辞。这背后或许有两个原因:一是中韩刚在防止海上冲突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为双边关系稳住局面创造了条件;二是韩国国内反华情绪在大选后进一步扩散,已经引起中方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如果不及时降温,将直接冲击李在明的外交空间。

事实上,李在明已经开始对国内的反华势力出手。8月12日,他在国务会议上直言,近期针对外国人的仇恨、歧视和暴力事件频发,特别是一些反华集会充斥着辱骂与暴力,已经超越了言论自由的边界。他提醒韩国官员,要考虑这些画面被其他国家看到后,会对韩国国家形象造成什么影响,并要求有关部门必要时制定制度性的补充对策。

李在明的态度转变并非偶然。选举期间,他对这些反华言行保持低调,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免被政治对手贴上“亲中”的标签。但选举结束后,这些集会并未平息,反而借着尹锡悦夫妇被羁押的事件卷土重来。

尤其是观察这些反华群体的背景,可以发现他们与此前在首尔街头为尹锡悦撑腰、与李在明支持者对峙的群体高度重叠。如今,在尹锡悦政治前景破灭的情况下,这些人把矛头指向中国,实际上就是变相向李在明政府施压。因此,李在明在国务会议上的发声,虽然没有直接批评,但已经通过强调韩国国家形象和包容性,给出了制止信号。这种说法既能回应中方关切,又能减少国内右翼舆论的攻击空间。

沉默11天后,韩国外长改口,对华措施变了,李在明对反华采取行动

总的来说,当前的中韩关系,虽然在一些议题上存在分歧,但也有一定的合作基础。贸易、产业链、区域安全等领域的利益交织,让两国都无法承受长期对立。对中国来说,保持与韩国的合作,有助于稳定东北亚局势;对韩国来说,中国是重要的经济伙伴,也是影响半岛安全格局的关键力量。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