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搜文章正文

中国争取欧盟这么多年,耐心和努力已接近极限

抖音热搜 2025年11月08日 01:54 4 admin
中国争取欧盟这么多年,耐心和努力已接近极限

文|白玉京 媒体人


中国争取欧盟的努力,看来并没有得到这票欧洲国家的理解与认可。

最近有港媒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国试图说服欧盟将中欧关系视为“战略伙伴关系”的努力,如今已接近极限。

文章援引一位中国前外交官的话表示,对中方而言,欧盟在经济上仍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但在政治及安全层面,中方希望欧盟更多靠拢其“战略伙伴”定位的诉求,已逐渐遭遇瓶颈。

这话其实很现实,也挺扎心:荷兰安世的事情还没完,结果最近欧盟又对中国搞出了幺蛾子

中国争取欧盟这么多年,耐心和努力已接近极限


本周四,欧盟方面宣布,将针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启动反补贴调查,理由跟电动车一样,涉及“不公平竞争”。根据声明,欧盟方面将在未来13个月内完成调查,并可在9个月内对中国轮胎施加临时性关税。

还记得特朗普刚上台的时候,外界还对中欧关系抱有挺高的期待,结果现在欧盟的选择,却是令人感到失望。

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希望欧盟能在中美博弈之间保持独立,不要完全听命于华盛顿的节奏,但现在看来,这种想法越来越难以实现了

对中国来说,欧盟本来是理想的合作对象。毕竟两边没有根本性的安全冲突,历史包袱也少,经济互补又强。中国能提供强大的制造业、绿色技术和庞大的市场,欧洲有高端工业体系和技术创新——按理来讲,这应该是天然的伙伴关系。

但问题在于,外部的政治环境变了。尤其自从俄乌冲突爆发,欧洲的安全焦虑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加上拜登政府重视拉拢欧洲盟友,发展跨大西洋关系和价值观外交,导致很多国家重新靠向美国,哪怕这意味着牺牲部分经济利益,也要在政治上“站稳队”。

中国争取欧盟这么多年,耐心和努力已接近极限


这几年,欧盟口头上说要实现“战略自主”,但行动上却越走越依赖美国。无论是在北约框架下的防务合作,还是在芯片、半导体、供应链等产业政策上,欧盟基本都在和美国保持一致。

中方早就看出这个趋势,所以对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期待也很务实——我们从不寻求欧盟选边站队,而是希望它至少不要在所有问题上都跟着美国的节奏走。

电动车关税就是个典型例子。去年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发起所谓“反补贴调查”,要加征额外关税。表面上看,这是贸易层面的技术性措施,实际上却掺杂了浓厚的政治味道——因为美国早在2023年就对中国新能源产品采取了高关税和限制政策,欧盟后来再跟进,看起来更像是在美国压力下的“配合动作”。

进入2025年,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中方刚开始对中欧关系其实是有所期待的。比如今年4月,就在特朗普宣布对各国加征“对等关税”后不久,中欧就启动了电动汽车的最低价格承诺谈判。

中方希望像2013年解决中欧光伏争端那样解决电动车的问题,但如今已经半年过去了,此事基本上已经算是“不了了之”了,目前仍没有下文。

中国争取欧盟这么多年,耐心和努力已接近极限


事实上,中方不仅愿意给出口到欧洲的电动车设置“最低价格”,而且对于欧盟要求的绿色技术合作与共享,中方也是持“开放态度”,没有一口回绝。

然而现在不仅电动车的问题没有解决,反倒是欧盟打算在新的领域对中国加征关税——这次是轮胎,下一次呢?钢铁、机械还是电子产品?

可以说,今天的局面相当有趣:欧盟嘴上喊着要“独立自主”,实际上在很多关键决策上却越来越像在照抄美国的剧本。比如限制中国的半导体投资、启动大量的供应链安全审查、加征电动车关税乃至AI技术监管,几乎都在跟随美国的政策轨迹。

从特朗普1.0时期开始,欧盟的政客们就开始把“独立自主”这个词挂在嘴边。

但这么多年了,欧盟在战略上并没有获得更多的自主性,反而由于一再屈从于美国的压力,他们在经济上正承受着更多的代价——很多欧洲的工商业界人士其实都看得很清楚,只是出于所谓“政治正确”不便公开讲出来。

中国争取欧盟这么多年,耐心和努力已接近极限


最近荷兰安世的事情,大家也都看到了,本质上就是荷兰与欧盟屈从于美国的压力。

当中美科技竞争延伸至欧洲,欧洲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口中的“独立自主”完全是说一套做一套,——本来一把好牌,活生生的被欧盟打成今天这个样子。

尽管如今的中欧关系并未走到尽头,但确实进入了一个更加务实,也更加艰难的阶段。真正的考验,是欧盟能否在利益与立场之间,做出一次真正属于自己的选择。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