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搜文章正文

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句句不提刘亦菲,却字字提醒刘亦菲

抖音热搜 2025年09月14日 00:56 5 admin

当地时间 9 月 6 日傍晚,威尼斯利多岛的电影宫灯火通明。在第 82 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颁奖典礼上,39 岁的中国女演员辛芷蕾从评委赵涛手中接过最佳女演员奖杯,金属奖杯在灯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芒。她深吸一口气,用清晰的中文说道:“大家晚上好,我是中国演员辛芷蕾。” 这句话随后出现在人民日报的报道标题中,成为华语影视圈热议的焦点。

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句句不提刘亦菲,却字字提醒刘亦菲

七年蛰伏:从 “狂言” 到现实的蜕变​

威尼斯电影节的领奖台上,辛芷蕾的声音带着难以察觉的颤抖。她提到十二年前刚入行时的 “吹牛”:“我说有一天要站在世界级舞台上,成为国际巨星。” 这段发言被意大利《晚邮报》全文引用,而在七年前的 2018 年,当她在社交平台写下 “大家好,我是国际巨星辛芷蕾” 时,收获的却是满屏嘲讽。​

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句句不提刘亦菲,却字字提醒刘亦菲

彼时的辛芷蕾尚未跻身一线,没有流量加持,也缺乏爆款作品支撑。影评人当时评价她 “脸上写满野心”,这个标签伴随她走过最艰难的岁月。出生于黑龙江鹤岗普通工人家庭的她,高中时期就利用放学时间在餐馆打工,赚来的钱一半补贴家用,一半存作学费。大学四年, 她很少买新衣服,每餐开销严格控制在 10 元以内 ,最困难时曾连续一周靠面包充饥。​

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句句不提刘亦菲,却字字提醒刘亦菲

家庭的重担让她对 “成功” 有着更迫切的渴望。姥爷患肝癌晚期到北京治疗时,她攥着仅有的 2000 元生活费,连一顿烤鸭都不敢点;父亲瘫痪在床想要一台电脑解闷,她因拮据只能婉拒,这个遗憾后来成为她不断前行的动力。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她毫不避讳地谈及金钱与梦想:“我承认我对金钱有欲望,我想红,我想成为国际巨星。” 这份直白在当时的娱乐圈显得格格不入,却成为她日后突破的精神内核。​

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句句不提刘亦菲,却字字提醒刘亦菲

此次获奖作品《日挂中天》中,辛芷蕾饰演的女主角经历了从隐忍到爆发的复杂情感转变。其中一场雨中崩溃的戏份,她没有一句台词,仅通过眼神和肢体语言就将内心的痛苦传递得入木三分,被意大利《24 小时太阳报》评为 “克制而充满张力的表演典范”。导演蔡尚君用粤剧《紫钗记》中 “日挂中天格外红,月缺终须有弥缝” 的对联为影片定调,而辛芷蕾的表演恰如这句隐喻,在磨难中绽放出坚韧的光彩。​

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句句不提刘亦菲,却字字提醒刘亦菲

身份标签:国家荣誉与行业争议的碰撞​

9 月 7 日,人民日报官方账号发文祝贺辛芷蕾获奖,特别将 “中国演员” 四个字设为话题标签。文中强调:“站在国际舞台上,代表的就是国家民族的颜面。” 这条报道的评论区迅速被 “为中国演员骄傲” 的留言淹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某时尚杂志二十周年封面引发的争议。​

那组封面聚集了内娱多位顶流女明星, 刘亦菲稳稳占据中央 C 位 ,身旁是刚刚凭借 “张桂梅” 一角拿下白玉兰视后的宋佳,以及暑期档爆款剧《生万物》的主演杨幂。两位实力派女演员分列两侧,形成 “副 C” 格局,这一排列引发网友质疑:“论近期作品和奖项,刘亦菲凭什么站在 C 位?”​

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句句不提刘亦菲,却字字提醒刘亦菲

翻开刘亦菲的获奖履历,确实存在明显短板。2024 年她凭借《去有风的地方》入围金鹰奖第一轮评选,却在第二轮投票中止步;2025 年白玉兰奖评选中,她与宋佳同场竞技最终惜败,更引人关注的是主办方在提名名单中特意标注了她的外籍身份。查阅白玉兰奖历史数据,自 2007 年之后,最佳男女主奖项得主中再未出现过外籍演员,这一规则背景让她的获奖之路更显艰难。​

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句句不提刘亦菲,却字字提醒刘亦菲

这种对比在辛芷蕾获奖后愈发凸显。当辛芷蕾在威尼斯电影节用中文发表感言,被意大利安莎通讯社以 “辛芷蕾的最佳女演员奖” 为题发布快讯时,国内观众更清晰地感受到 “中国演员” 这一身份背后的重量。影评人指出,人民日报的报道虽未提及任何其他演员,却通过强调 “国家荣誉” 与 “作品实力”,为行业树立了隐形标杆。​

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句句不提刘亦菲,却字字提醒刘亦菲

舞台之下:实力与位置的行业拷问​

威尼斯电影宫的后台,辛芷蕾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奖杯,背景屏幕上正回放着《日挂中天》的精彩片段。这部聚焦普通人命运的影片,讲述一对昔日恋人七年后意外重逢的故事,缓慢的剧情推进中,演员的表演成为最大亮点。正如导演蔡尚君所言:“好的表演能让观众忽略叙事节奏,直抵人物内心。”​

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句句不提刘亦菲,却字字提醒刘亦菲

这一评价恰好呼应了当下内娱的争议焦点。当某时尚杂志封面将流量与资历作为站位标准时,国际电影节却用奖杯证明:作品才是演员最硬的底气。辛芷蕾并非一夜成名,2016 年她就曾凭借《长江图》入围柏林电影节,多年的艺术积累让她在威尼斯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首位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的中国 “80 后” 演员。​

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句句不提刘亦菲,却字字提醒刘亦菲

颁奖典礼后的庆功宴上,意大利《声场》杂志记者追问成功秘诀,辛芷蕾笑着引用影片中的台词:“月亮缺了总会圆,只要朝着光的方向走。” 她的团队透露,为诠释好这个角色,她提前三个月深入角色原型生活的南方小城,学习当地方言和传统手艺,影片中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生活细节,都来自真实的观察与体验。​

人民日报点赞辛芷蕾获奖感言,句句不提刘亦菲,却字字提醒刘亦菲

而在国内,关于 “位置与实力” 的讨论仍在继续。网友整理出刘亦菲近年来的作品列表,发现指其 “缺乏有分量的角色突破”;另一边,辛芷蕾早年跑龙套的剧照被翻出, 从不起眼的小配角到国际影后 ,两张照片的对比在社交平台获得数万转发。威尼斯的夜空下,获奖的喜悦尚未散去,辛芷蕾已经开始研读下一个剧本,封面上的 “中国演员” 标签,正被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视为职业追求的方向。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