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搜文章正文

要打奉陪到底,全球同时接到通告,中国用中英双语,跟美国算总账

抖音热搜 2025年08月27日 16:57 5 admin

“航行自由”的外衣被撕开

8月25日,一纸中英双语《美式“航行自由”法律评估报告》,从北京送到全球各主要国际组织、各国外交部和驻外使馆。
这不是寻常的外交通告,而是一次赤裸裸的**“全球真人直播拆穿”**——

“美国,你口中的‘航行自由’,我们摊开案例、用国际法,一条条帮你对照,看看到底谁不守规则。”

要打奉陪到底,全球同时接到通告,中国用中英双语,跟美国算总账

就在十几天前,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希金斯”号驱逐舰和**“辛辛那提”号濒海战斗舰**,未经允许闯入我国黄岩岛领海,并配合菲律宾,在南海周边组织所谓“联合巡航”。
表面说是“保护航行自由”,实际上就是“秀肌肉+搅局”。

从台湾海峡到南海岛礁,美国的船和飞机几乎没消停过。
而且这次,中国不仅派出海空力量全程跟踪监控,还干了一件很不一样的事——用
中英双语的官方法律报告直接在国际舆论场与美国硬刚

这意味着,中国不只是在海上“奉陪到底”,还在舆论和规则战中主动开火。
要打,就在全世界面前打,让你无处可辩。


第一章——美式“航行自由”的老套路

“航行自由”这四个字听起来挺美好。

要打奉陪到底,全球同时接到通告,中国用中英双语,跟美国算总账


但如果你翻美国海军的任务报告,会发现它才是真正的
全球海洋霸权行动说明书

根据美国国防部自己的数据,美军从1979年就启动了**“航行自由计划”(FONOP)
每年,平均对20多个国家的海洋主张进行“挑战”,理由是这些沿海国制定的领海、专属经济区规则
“与国际法不符”**。
而被挑战的国家,往往是美国战略对手或区域焦点——中国、伊朗、俄罗斯、印尼、印度,乃至菲律宾自己都在名单里。

这就是它的套路三部曲

  1. 挑选目标:一定是关乎美国战略利益的海域,比如南海、波斯湾。
  2. 制造存在感:派军舰“无害通过”或直接进入争议水域,逼你出反应。
  3. 塑造舆论框架:媒体提前放风,说这是在“维护全球公共利益”。

说白了,就是“拿国际法做外衣,贴着霸权的标签”。

要打奉陪到底,全球同时接到通告,中国用中英双语,跟美国算总账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根本不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缔约国。
它拒绝批准公约,理由是“不接受国际仲裁限制美国军事活动”,但又处处引用公约条文指责别人。
这,就像一个没考驾照的人,天天站在路口拦别人说“你这车开得不合法”。


第二章——南海博弈:不只是岛礁争端

从经济地理来看,美国在南海博弈,不只是为了“挺菲律宾”,更是为了三层核心利益:

1. 海上能源通道
南海每年有超过
5万亿美元的贸易额经过,其中包括2/3的全球液化天然气运输,一半以上是中国、日本、韩国的能源进口线。
一旦出现冲突,美国可以用其盟友和海军力量对能源通道进行“开关式”控制,掐住亚洲经济的咽喉。

要打奉陪到底,全球同时接到通告,中国用中英双语,跟美国算总账

2. 战略前沿与盟友绑定
在“印太战略”下,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越南都被拉入安全合作链,美国希望借多边联合巡航,把南海变成类似“地中海模式”的半封闭美军势力范围。

3. 科技与军工订单变现
危机感制造,是军工生意的最佳广告。菲律宾去年和美企签下价值23亿美元的导弹、雷达采购协议;日本的海上自卫队订单增加16%。
南海的紧张气氛,有助于美国国内军工复合体和盟友武器出口商的利润增长。

所以,当美国舰船进入南海,不是单纯的“试水”,而是军事、经济、舆论的多维度捆绑


要打奉陪到底,全球同时接到通告,中国用中英双语,跟美国算总账

第三章——中国“中英双语报告”的战略巧思

这次中国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发布的《美式“航行自由”法律评估报告》,可不是普通的对外新闻稿。
它有几个
很巧妙的技术细节

  1. 中英双语同步发布
    这样可以直接覆盖西方媒体和国际智库,绕过被英文媒体二次解读甚至曲解的风险。
  2. 全案例法分析
    报告引用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多起国际法院判决,甚至直接引用了美国在对其他国家质疑时用过的案例,然后反问“为什么这些逻辑对中国就不适用”。
  3. 术语对冲美国叙事
    针对“国际水域”“公海走廊”等美国自创概念,报告逐条指出国际法并无此类正式术语,美国的定义属于
    单方解释,不具普遍效力。
要打奉陪到底,全球同时接到通告,中国用中英双语,跟美国算总账

这等于是在全球舞台上直接“打脸”:

“你不是说你是法律派吗?好,那我们认真聊法律,你自己说的逻辑自己先守得住吗?”


第四章——财政与经济账:谁在为谁买单

美国要在全球实施“航行自由”,不是嘴巴一张就行,它背后是一张巨额经费单。

按照美国国会预算局(CBO)的数据,美军一个航母战斗群在海外行动的日均运营成本约为650万美元,驱逐舰和濒海战斗舰的单舰部署成本则在日均90-120万美元
而南海的常态化存在意味着,美国每年要在这一片海域投入超过
数十亿美元

钱从哪来?
一部分是美国军费(2024年防务预算高达8850亿美元),另一部分实际上转嫁给盟友——比如让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承担基建、补给甚至部分军购支出。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断夸大区域威胁——恐惧感,是军费和军售的支票本

要打奉陪到底,全球同时接到通告,中国用中英双语,跟美国算总账


第五章——双重标准下的“霸权外交”

报告指出,美式“航行自由”有三个鲜明特征:

  • 不法性:违背国际法的强制性规则,如未经批准进入沿海国领海。
  • 无理性:只挑动对自己有战略意义的地方,对其他同类行为装作看不见。
  • 双重标准:拒签国际公约,却要求别人按公约办事。

举个例子:
当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制定通行规则时,美国说这是“非法限制”;但当美国在夏威夷周围划设大面积军事禁区时,就成了“合理的安全措施”。

这就像一个人跑到你家厨房做饭,说因为你家的门没锁,所以他是“自由出入”,结果你要去他家,他却报警说你“非法闯入”。

要打奉陪到底,全球同时接到通告,中国用中英双语,跟美国算总账


第六章——未来的南海态势判断

从当前情况看,南海博弈短期不会降温,甚至可能在未来12-24个月几个方向上升级:

  1. 多国巡航常态化
    美国可能会推动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盟友定期在南海举行“存在”行动,增加对中国的压制感。
  2. 法律战加剧
    菲律宾可能再次寻求国际仲裁,美国会在背后提供法律团队和信息支持,尝试在舆论上制造“中国不守规则”的印象。
  3. 反制措施多样化
    中国可能在法律、经济、军事三方面同步反制,包括扩大南海执法巡逻、在国际法庭提交反证材料、对挑衅军舰采取更具压迫感的跟踪驱离动作。
  4. 经贸链接的战略利用
    中国可能加大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用供应链和投资替代制裁,争取更多“沉默反美”或“站中”阵营。
要打奉陪到底,全球同时接到通告,中国用中英双语,跟美国算总账


第七章——总结:这是一次全面的“总账”

这一次,中国不仅在海上奉陪到底,更在国际规则场上亮出了锋利的法律武器。
没有任何拐弯,直接在全世界观众面前,把美国“航行自由”的法律基础、政治动机一一剖开。

而这种从海上对峙到舆论规则反击的方式,其实释放了两个关键信号:

  1. 中国不会再被动防御——不只是海军舰艇对海军舰艇,而是用法律语言对法律话术。
  2. 国际舆论不再让美国独裁——在规则战场上,不是你说了算,而是要让全世界都看数据、看证据。
要打奉陪到底,全球同时接到通告,中国用中英双语,跟美国算总账

未来的南海,不会平静。但这一次,中国已经不是被动接受规则设定的一方,而是规则解释权和公共叙事权的争夺者。


参考资料:

  • 《美式“航行自由”法律评估报告》— 中国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2025)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 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Annual Report
  •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U.S. Navy Ship Operations Costs(2024)
  •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 官方条文
  • SIPRI《全球军事支出报告 2025》
  •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年度数据


你怎么看中国这次用中英双语在全球通告美国的做法?
这种“海上+规则”双战线反击,会改变南海话语权吗?
在评论区聊聊——这是一场不仅在海上打,更在全球舆论战场打的对决。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