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韩国人真狠,说不生真就不生了....要说咱们中国在生育率这一块做的也是很绝,跌破一不过才用了7年时间。而现在人口学专家张丹预测,按照如此形势发展,...
2025-08-14 0
晚婚晚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之后,催生和催婚也成为现在年轻人听到最多的话语。
很多专家也给催生提出了不少建议,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话题。
只是没有想到,就在大家为生育率发愁的时候,有一个省份却“特立独行”,年轻人主动选择生育,连续七年稳坐全国生育第一的宝座。
那么,究竟是我国哪个省份?还有为何年轻人会主动选择生育呢?
这个省份就是广东。
先来看一组令人震撼的数据,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仅954万,创下了新低,人口增长形势严峻。
但广东却在这一片低迷中“逆势上扬”,出生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0万,达到113.3万,占全国新出生人口数的1/9。
再把目光投向那些传统的人口大省,河南和山东,曾经在人口增长上表现亮眼,如今却有些“熄火”。
2024年,河南出生人口76.2万人,人口出生率7.78‰;山东出生人口64.9万人,出生率6.42‰。
与之相比,广东8.89‰的生育率显得格外突出。
这其中的差距,让人不禁好奇,广东到底有什么“魔力”?
其实广东人“敢生”,背后藏着三大“狠招”,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影响着广东生育率的关键因素...
先看经济方面,珠三角有着独特的“打工皇帝”现象。
在珠三角的很多工厂,像富士康这类大型企业,不少技术工人月薪能轻松达到8000元,关键是工厂还包吃包住。
小李和他老婆就是这样,小李在一家电子厂做技术工,老婆在附近的服装厂上班,两人每月除去日常开销,还能攒下不少钱。
他们在厂区旁边租了个小房子,生活安稳,有了稳定的收入,他们觉得养孩子的压力没那么大,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宝宝。
在珠三角,像他们这样的夫妻不在少数,稳定的收入和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给了打工者们生育的底气,让他们敢于在这片土地上开启家庭新篇。
再瞧瞧潮汕商帮,他们有着自己的“生育投资论”。
潮汕人做生意头脑灵活,商业版图遍布各地,在他们看来,多生一个娃,就等于多开一家分店。
这种独特的生育投资观念,促使潮汕地区的家庭积极生育,为家族未来的商业发展储备力量。
政策层面,广东也拿出了“王炸”——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政策。
以前,外来情侣要结婚,得回户籍所在地办理登记,路途奔波不说,还得请假耽误工作。
现在,在广东工作的外来小年轻们,准备好结婚材料,1个小时就顺利领证。
数据显示,自从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后,外来情侣的当年怀孕率暴涨60%。
还有社区的“生育股东制”,以东莞长安镇厦边社区为例,他们面向经联社的户籍股东制定政策。
生育二孩一次性奖励2万元,并每月发放3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两周岁止;生育三孩一次性奖励5万元,并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三周岁止。
这真金白银的奖励,让不少家庭心动。
而且社区还同步配套婴幼儿照护服务优化方案,扩建普惠托育中心、增设社区亲子活动空间等,让家长们更放心生育。
文化方面,广东的宗族祠堂发挥着独特作用。
在潮汕地区的宗族祠堂,有个“生子排行榜”,每年祭祖的时候,祠堂里会公示谁家添丁最多。
这种文化传统,激励着潮汕家庭重视生育,为家族的延续和壮大努力。
就这样,广东靠着经济、政策、文化这三大 “狠招”,在全国生育率走低的大环境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生育之路。
不过,广东的生育模式虽亮眼,但背后藏着的问题,值得全国琢磨,毕竟,要让 “愿意生” 持续下去,光靠现在的优势还不够。
先说说 “生娃自由” 的代价。
东莞的一位妈妈最近晒出账单,夫妻俩月薪加起来 1 万出头,可两个孩子的暑假就快把家底掏空。
报个游泳班 2000,买套课外读物 500,加上带娃出去玩的开销,一个暑假下来没个 5000 打不住。
她感叹,现在养娃不像以前,光吃饱穿暖不够,各种兴趣班、补习班都得跟上,不然怕孩子落后。
再看广州,“鸡娃” 战场早就卷到白热化。
有的家长从孩子 3 岁就报编程班,5 岁就逼着考 KET,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种教育内卷直接拉高了生育成本,不少家庭算完账,想生二胎都得掂量掂量。
外来人口的 “隐形门槛” 也不容忽视。
深圳的城中村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30 平米的房子里住三代人是常事。
为了给刚出生的孩子腾地方,把厕所改成婴儿房的家庭不在少数。
空间逼仄还能忍,最让他们头疼的是孩子的升学问题。
非户籍孩子中考时,分数线比本地生高出 50 分是常态,这意味着同样的努力,外来娃要付出更多才能考上好高中。
这种不公平,让不少外来夫妻犹豫要不要再生一个。
未来的悬念也不少,潮汕地区一直是生育主力,但 90 后开始 “反传统” 了。
以前生三四个很普遍,现在有的小夫妻生一个就被家里催着 “差不多了”,甚至有人被长辈催生二胎时直接怼回去 “养不起”。
传统的生育观念正在松动,这股势头会不会影响整体生育率,谁也说不准。
更让人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对制造业的冲击,珠三角的工厂里,机器人越来越多,不少流水线岗位在减少。
以前靠 “打工人” 撑起的生育数据,要是就业机会少了,收入不稳定了,大家还敢生孩子吗?
广东模式能不能经受住这些考验,不仅是广东自己的事,更是全国都在盯着的风向标。
相关文章
都说韩国人真狠,说不生真就不生了....要说咱们中国在生育率这一块做的也是很绝,跌破一不过才用了7年时间。而现在人口学专家张丹预测,按照如此形势发展,...
2025-08-14 0
前两天的时候给大家分享了农村院子适合种的树,后台就有人问宅宅,有没有不适合农村院子种的树?有的朋友有的,今天就给大家盘点5种不适合种在院子里的树,提前...
2025-08-14 0
近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法院发文,披露了一起案例:一位老人在火车站逆行,撞到顺行者的行李箱摔倒身亡,老人同行家属向顺行者索赔60余万元。法院究竟如...
2025-08-14 0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人民日报”微博账号】【“央视体育”微博账号】【湖南日报】【光明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2025-08-14 0
顶不住了,特朗普这次是真的顶不住了?一边是中国方面“寸土不让”,一边是国内的大豆滞销,稀土断供,选票流失,资本施压。“To be,or not to...
2025-08-14 0
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发布了7月金融统计数据。一系列金融政策落地见效,推动信贷总量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哪些领域?如何理解主要数据...
2025-08-14 0
一个理念,如何深刻地改变中国?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彼时突飞猛...
2025-08-14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