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11 1
特朗普突然抛出一句“可能不会再当总统”,紧跟着又公开暗示接班人,这里面的信息量够大。
对中国的态度,也给出了明确信号,真是这么简单吗?
特朗普在一个公开访谈里,说了句“probably not”,意思是大概不会再去竞选总统。
这句话一出,美国政坛立刻起了波澜。
场合是美国CNBC《Squawk Box》节目,当主持人问他会不会再参选时,他直接甩出这句话。
又提到关税政策让他支持率高,还笑谈有人在买“Trump 2028”的纪念品。
这不难看出,他没有彻底关上门,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标准的模糊表态。
为什么模糊?因为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早就写明,总统只能连任两届,他现在是第二次上台,而且是非连续任期,再选一次就等于踩红线。
法律在那摆着,他也不能明说要去挑战。
特朗普这次表态有明显的“两段式”:先降温,再留口子。
一方面,顺着法律框架走,不显得自己有违宪倾向;
另一方面,给支持者留了想象空间——尤其是那些盼着他长期掌舵的人。
他懂得怎么把话说到不封死退路,也不让人觉得他退出江湖。
政治人物很多都会用这招,特朗普的特别之处在于,他的支持者对这种暧昧态度买账,甚至觉得这是策略。
他虽然说了“大概不会”,整个访谈中,还夹杂着对自己政策的夸耀,对未来的暗示。
这就像一个老牌运动员说“可能退役”,然后又去参加训练营,谁会信他真收山?
这种情况下,你敢肯定他不会找机会“回马枪”吗?我反正不敢肯定。
没过多久,他在另一个场合直接点名了接班人,这个人就是副总统JD·万斯。
他说,万斯是“最有可能”接过他班的人。
用词是“most likely”,比以前那种“很有能力”“潜力很大”要实在得多。
这是他迄今为止最明确的一次背书,而且场合是公开讲话,他还顺带提到过未来可能会有“万斯+鲁比奥”的共和党组合,这让人立刻联想到2028年的布局。
《时代》周刊则直接解读为:特朗普在为“MAGA 运动的继承人”立牌坊。
你想想,这跟他在总统任期刚开始时那种凡事自己扛的风格,可是个转变。
不过,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他并没说这是唯一人选。
华尔街日报提到,共和党里还有其他潜在接班梯队,比如鲁比奥、德桑蒂斯等人。
特朗普这番话既是在给万斯加分,也是让党内各派都保持活跃,这就是政治控场。
万斯的履历也值得说几句:从最初的特朗普批评者,到后来的铁杆盟友,他完成了一个政治轨迹的180度转弯。
现在担任副总统,手上有实权,经常代表政府出席重要场合。
鲁比奥则是现任国务卿兼国家安全顾问,地位同样不低。
这两个名字放一起,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我觉得,特朗普的这一步是双向操作:既培养后备力量,又维持自己在党内的终极话语权。
他对万斯的表态像是给了皇冠,但没完全加冕。
为什么?因为一旦加冕,他的影响力可能就会被分流,这种安排是不是很像一场接力赛?
主力还在跑,但已经把接力棒举给别人看——观众会觉得传递就在眼前,可真到交棒时机,还得看他点头。
特朗普最近关于中国的表态,已经从过去那种泛泛而谈,转向了具体的时间表和操作清单。
最扎眼的,是他在多个公开场合确认要启动新一轮关税。
关税的对象、税率的幅度,他点名了几个重点领域,比如大宗商品中的铜,还涉及部分机械设备和电子元器件。
这些都是供应链里的关键环节,一旦加税,产业链上下游都得跟着抖一抖。
报道里把这个时间节点,和征税品类都写得很清楚,没有任何模糊空间。
这就意味着,美国国内已经做好了,应对关税实施后市场反应的预案。
对于特朗普来说,这是一张硬牌,能直接在国内选民和产业界刷存在感——“我在保护美国制造”。
不过,另一边的情况很有意思。
外交部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到,美方可能会下调部分对华关税的相关报道。
发言人回应得很明确:中方立场没有变化,依旧主张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在表面上的加税动作背后,其实谈判通道一直是开着的。
我觉得,这是一种双轨运作:一边制造压力,一边保留缓冲。
在国内,这种策略能强化强硬形象,让选民觉得他在为美国争取利益;在国际上,这种保留谈判空间的做法,又让他在关键时刻能切换成谈判姿态。
美国几家主流媒体也提到,白宫内部对关税的定位,并不单纯是经济工具,更是外交筹码。
加税可以让对手感受到成本压力,而谈判则是为了在其他领域交换利益。
这种软硬结合的手法,特朗普在上一个任期就已经玩得很溜,现在只是换了节奏。
从经济逻辑看,铜这种基础原材料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在新能源、电子产品、建筑等多个行业都有刚性需求。
一旦加税,不仅是价格上涨的问题,还可能导致供应链重组。
特朗普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发力,很可能是瞄准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出口节奏,也是在国内制造一个“贸易保护”的舆论高点。
这种动作还带有一个测试性质——看中国在关税压力下的反应速度和应对方式。
如果中国在短期内采取反制措施,他就有借口在国内渲染“贸易战”;
如果中国选择继续推进谈判,他又能把这当成“美方施压见效”的例证。
所以,这里不仅是一个经济议题,更是一次政治测试。
关税能不能长期维持不是重点,关键在于这个动作能否在政治和外交上为特朗普带来收益。
从“可能不会再当总统”,到公开点名接班人,再到对华政策细化,这一连串动作,其实是一个有节奏的布局。
要看懂它,得把这些碎片连在一起分析。
最值得盯的,是他关于是否参选的态度变化。
他用“可能不会”这种表述,等于在舆论场上留了一个悬念。
悬念的好处是,不会让自己彻底退出讨论焦点,同时还能观察党内各派的反应。
假如未来共和党内部的局势发生变化,比如某个派系的影响力快速上升,他可以立刻重新把自己推到台前,宣称是为了“党和国家利益”才回来。
接班人的问题,也是同样的逻辑。
万斯现在的副总统位置,确实给了他展示能力的平台,真正的考验在重大政策落地的过程中。
预算案、对外经贸谈判、应对突发事件,这些都是硬仗。
如果万斯在这些事上表现稳定,特朗普的背书就会更有说服力;
如果表现拉胯,他随时可以调整说法,把接班话题引向别的人选,比如鲁比奥或其他党内重量级人物。
对华政策的节奏感,是整个布局里最容易被低估的一环。
关税调整,是个标志性事件,会影响中美之间的贸易数字,还会在全球市场引发连锁反应。
这个事件本身,可以被特朗普当作谈判的支点——加税是手段,谈判是目标。
我觉得,他现在的做法更像是一种循环策略:先用关税压一压,再通过外交释放一点善意,然后再找个新的理由加压。
这样的循环能让他一直保持议题的主动权,同时不断制造政治资本。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党内接班布局和对外政策之间是相互呼应的。
万斯要想在党内站稳脚跟,就得在外交和经贸领域有足够的参与感和成绩,而对华政策是最能体现这种能力的舞台。
特朗普把关税和谈判放在桌面上,是对外的博弈,也是给接班人制造“练兵场”。
接下来几个月,有几个时间节点很关键:关税落地后的市场反应、秋季的党内筹款活动、年底的外交高层会晤。
这些节点上,特朗普都会有机会根据局势调整自己的口径和动作。
只要他还在政治舞台上,这些调整就会牵动党内外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一套节奏背后有三条主线:
保持政治话题热度、稳住党内主导权、利用对外政策积累筹码。
这三条线交织在一起,让他即使在不参选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影响2028年的局势。
参考资料
《特朗普找“接班人"了?首次明确他“最有可能”》·光明网·2025-08-06
《特朗普首次明确表态:万斯最有可能是“我的接班人”》·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08-06
相关文章
8月8日,澎湃新闻从浙江省桐乡市有关部门获悉,此前备受关注的“浙江一老板为女儿举办252桌婚宴花50万嫌贵,怀疑采购商吃回扣拒付款”一事有了新进展。据...
2025-08-11 1
在美国一个问答网站Quora上,有个日本用户曾经抛出一个本身带着点挑衅味的问题,假设日本还能再来一次侵华战争,问中国人会不会怕,会不会抵抗。结果呢,中...
2025-08-11 1
我是絮语炉火,闲暇之余从事自媒体写作,专注个人成长,分享人生经历、生活感悟,持续发布有温度、有情感的文章,期待你的关注。人活到七十岁,对男人来说,不只...
2025-08-11 1
编辑/小风前言近几天,围绕乌克兰问题,国际上的态势明显分成了两派,美国和俄罗斯,两国领导人特朗普和普京8月15日就要见面了,会面前就开始讨论如何“划分...
2025-08-11 1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其一直都是国际上进行广泛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从双方的试探到直接行动,又从双方盟友国的加入到放弃,其中特朗普的参与无疑是俄乌冲突中的...
2025-08-11 1
文 | 文静编辑 | 卷卷要问今天谁最后悔,绝对非武大肖同学的这个辅导员莫属!后槽牙都咬碎了也白搭,一片好心被人放在地上踩,可被杨某背刺的辅导员真的有...
2025-08-11 1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题:7月物价数据透出哪些积极信号?新华社记者王雨萧、陈爱平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2025-08-11 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