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态度,这几年变化真大。以前大家觉得澳洲人挺友好,离中国那么远,没啥历史纠葛,还靠卖铁矿石、煤炭啥的赚了不少钱。中国是澳洲最大的贸易...
2025-08-06 3
俄罗斯那边突然对几个中国卡车品牌下禁令了。就是2025年7月30日,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督与计量局发了个公告,直接禁止进口和销售东风DFH4180、福田BJ4189、一汽解放CA4250和CA4180、汕德卡ZZHS这些车型,还有福田M4L底盘。
理由挺直白的,说这些车违反了强制性安全要求,涉及到刹车系统的效能、行驶时的噪音水平,还有紧急呼救设备的安装不符合标准。说实话,这不是小事儿,这些品牌在上半年的俄罗斯卡车市场占有率加起来有27.6%,汕德卡就占了14.2%,一汽解放7.1%,东风4.4%,福田1.9%。一下子禁了这么多,等于直接动了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饭碗。
先说说背景吧。俄罗斯的汽车市场这几年变化挺快的,本来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前,那儿主要是欧美日韩品牌的天下,中国品牌市占率还不到4%。西方车企一撤,中国车就迅速填补空缺,2023年市占率破50%,2024年涨到58.3%,本土品牌只剩33.3%。这速度快得像坐火箭,但好日子没多久,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整体汽车销量同比降29%,中国品牌市占率也滑到55.8%。
为什么呢?一方面市场需求疲软,另一方面俄罗斯加强了车辆认证审查,提高了进口门槛。加上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车有些负面反馈,主要吐槽安全性和耐用性,尤其在远东和西伯利亚那种极端低温环境下,保温性和发动机性能跟不上要求。中国品牌准备不足,车子在零下几十度容易出问题。
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部长阿里汉诺夫在这事儿上态度挺硬的,他公开说某些中国卡车有严重缺陷,根本不能上路。这不是第一次,今年2月俄罗斯就暂停了对汕德卡一款车型的批准。现在禁令一出,中国企业得召回相关车辆整改,还得跟俄方沟通。企业们肯定在忙活,但俄罗斯这边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保护本土汽车工业。说白了,他们不想长期依赖进口,希望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建厂,从卖车转为本地造车。俄罗斯从2024年10月起就把进口车辆的回收税涨了70%到85%,还计划每年再增10%到20%,一直到2030年。2024年4月又改了进口规定,经中亚国家中转的车辆得补缴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这直接让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的比例从3月的近30%掉到4月的不到2%。
这些政策调整不是针对中国一家,但中国车出口受冲击最大。俄罗斯作为大国,不会甘心当中国产品的倾销地,尤其汽车工业是他们的支柱。本土品牌像卡玛兹,在冲突前就占大头,现在市占率下滑,他们得想办法反弹。阿里汉诺夫作为部长,推动这些监管加强,表面上是安全问题,骨子里是经济博弈。俄罗斯消费者在论坛上抱怨中国卡车耐用性差,在冰雪路面上容易打滑,本土品牌宣传自己更适应本地环境。结果呢,中国车企得加速技术升级,改进产品适应俄罗斯的极端天气。
再看数据,2025年1到2月,中国汽车对俄罗斯出口同比降16%,只剩7.14万辆,俄罗斯从中国最大出口国掉到第三位。这不光是禁令的影响,早前税费上涨和审查加强就让经销商库存积压,资金链紧绷。中国车企开始转向中东、南美和东南亚,这些地方气候暖和,电动车有优势,销售人员在那儿推电池续航,吸引买家。俄罗斯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品牌像欧美日韩,有迹象要重返,随着俄美关系缓和,他们透露重返意向,这对中国品牌是更大挑战。
中俄关系稳固是稳固,但经贸上总有摩擦。普京今年5月中俄元首会晤后,说欢迎中国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但同时加速本土工业发展,增加补贴和研发投入。阿里汉诺夫继续主导政策,推动认证标准执行,参与国际品牌谈判,吸引他们回来。他重申维护本土利益,推动自给自足。中国车企得从战略上审视对俄关系,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加速本地化适应。更重要的是,别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多元化是王道。
这事儿提醒大家,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大,即便友好国家,合作也复杂。俄罗斯要重塑汽车市场格局,减少对中国进口依赖,推动本土复兴。中国车企后续得加强技术升级,适应极端环境要求,同时深耕中东电动车领域。通过本地建厂或联合生产,能缓解政策压力,确保长期稳定。说到底,关系再好,也得多留个心眼,这是商业智慧,也是国际合作的现实考量。中国汽车才能在全球化中走得稳,赢得更大空间。
这禁令一出,网上讨论热火朝天。有些人觉得俄罗斯翻脸快,但其实这是正常的经济保护主义。俄罗斯经济压力大,汽车销量下滑,本土企业日子难过,自然得出手。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崛起快,但质量和适应性确实有短板,得承认。企业们现在在沟通整改,升级刹车和噪音控制,调整呼救设备。俄方要求本地完成,这逼着中国投资建厂。长远看,这或许是机会,转为本地生产,能避开关税壁垒,深入市场。
中俄关系大局稳,但经贸细节博弈多。普京欢迎合作,但本土优先。中国车企得战略调整,本地化生产是出路。多元化市场降低风险,中东南美机会大。这事儿接地气,说白了就是蛋糕分法,俄罗斯觉得中国拿太多,得抢回点。关系好,但利益先。中国得多心眼,技术升级,市场分散,才能长远。
相关文章
说起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态度,这几年变化真大。以前大家觉得澳洲人挺友好,离中国那么远,没啥历史纠葛,还靠卖铁矿石、煤炭啥的赚了不少钱。中国是澳洲最大的贸易...
2025-08-06 3
每天喊着减肥却越减越饿?王姐靠一颗溏心蛋三周甩肉8斤的新闻又刷屏了。减肥最怕的不是饿肚子,是饿着饿着就暴食反弹。北京42岁的上班族王美玲用早餐前300...
2025-08-06 1
看到文章结尾,麻烦您点个关注,有任何的想法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您的支持与喜欢!文|冰糖雪梨编辑|冰糖雪梨明明自己的名气也不小,可和导演结...
2025-08-06 3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长屿编辑|小娄42岁的张暖雅最近又出现在公...
2025-08-06 3
冯小刚与徐帆的婚姻,以及养女徐朵的处境,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其中既包含对个体选择的审视,也折射出社会对家庭伦理的普遍期待。在这段跨越多年的关系里,每...
2025-08-06 3
2025年7月底,国家出了个新政策,给生孩子的家庭发补贴。简单说就是,从2025年1月1号以后出生的孩子,每家每年能领3600块,领到孩子三岁。这钱中...
2025-08-06 3
最近,千年古刹少林寺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不是因为什么功夫表演火爆出圈,也不是哪个网红武僧翻车,而是因为新主持上任后,掀起了一场大刀阔斧的“去商业化”改革...
2025-08-06 3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文/么思齐 编辑/漆菲当地时间8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印度大量采购俄罗斯石油为由,扬言将对印度商品大幅加征关税,让美印...
2025-08-06 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