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大陆缺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

抖音热门 2025年11月04日 00:06 5 admin

1994年初,"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在致朱光亚的信中写道:"80年代我们全力投入'两弹一星',我们得到很多。70年代我们没有搞半导体,我们为此失去很多。"

这番话道出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

1995年国家决定实施总投资100亿元的"909工程",然而真正改变中国半导体产业命运的是一位华人的归来,张汝京。

大陆缺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

1949年年仅一岁的张汝京随父母迁居台湾,父亲张欣伦毕业于焦作工学院,抗战期间致力于炼钢技术研发;母亲刘佩金曾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奖学金,却因抗战放弃留学机会。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张汝京虽成长在台湾,却始终心怀大陆。

1970年张汝京从台湾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1977年他加入全球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师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

在德仪的岁月里,他不仅掌握了先进技术,更学到了创新的科研方法。

随后他转向运营领域,在全球参与建设了十多家半导体工厂,成为业内公认的"建厂高手"。

大陆缺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

1997年已在德仪工作20年的张汝京放弃优厚待遇,回国改造无锡华晶生产线,仅用半年就突破0.5微米工艺。

此后在执掌世大半导体期间,他展现出卓越才能,仅用两年就让世大实现盈利。

2000年台积电收购世大,张汝京只提一个条件,第三座工厂建在大陆。

当张忠谋迟迟不兑现承诺时,张汝京做出惊人决定,放弃台积电股票,辞职赴大陆建厂。

"我不要了"四个字,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关键转折。

2000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张汝京在张江创立中芯国际。

大陆缺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

他不仅举家迁往上海,更发起"全球迁徙",招募300多位台湾工程师和百余位国际专家。

面对台湾省当局的多次罚款,他毅然宣布放弃中国台湾户籍。

中芯国际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建设速度,13个月建成8英寸产线,2003年推进90纳米工艺研发,2004年建成中国首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

短短三年,中芯国际将大陆芯片技术水平缩短了三十年差距。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芯片业陷入寒冬。张汝京却反其道而行,加速建厂。

他深谙"逆周期扩张"的法则,以低价购买大量打折设备,还收购了摩托罗拉天津工厂。

大陆缺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

为节约成本,他创新性地采用两个普通摄像头并列使用,价格减半且无死角;自建铁皮屋作临时办公室,完工后改作仓库。

他本人以身作则,坐经济舱,住快捷酒店,员工调侃中芯英文缩写SMIC是"我会省钱"。

然而危机接踵而至,2003年和2006年,台积电两次在美国发起专利诉讼。

2009年,美国法院判决中芯赔偿2亿美元,出让10%股权,张汝京被迫辞职。

此时中芯的45纳米工艺已通过验证,与台积电仅一步之遥。

大陆缺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

离开亲手创建的公司时,他强忍悲痛安慰团队:"不要认为这是人生中很大的失败,不要被打趴下。"

离职后,61岁的张汝京转战LED产业。2014年竞业限制期满,66岁的他立即创办新昇半导体,攻克300毫米大硅片技术。

2018年,70岁的他在青岛创立新恩半导体,探索CIDM模式。

2022年,74岁的他加入基塔半导体,专注车规芯片领域。

"大陆缺什么,我就去做什么。"这句承诺贯穿了他的创业生涯。

有台湾媒体人评价:"这个人不是为了赚钱才做这件事,这才是最可怕的。"

大陆缺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

2025年,77岁的张汝京仍在芯片领域奋战。

从无锡华晶到中芯国际,从新昇、新恩到基塔半导体,他的每一步都在填补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空白。

有人问他为何如此奔波,他的回答始终如一:"我这一生,就是要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打好基础。"

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产业报国者的毕生追求。

张汝京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缩影,更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品格。

大陆缺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专业精神和使命担当。

正如他所说:"我们要做的不是追赶,而是超越;不是模仿,而是创新。"

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张汝京不仅是一位开拓者,更是一位永不停歇的传火者。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