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退休别忘交这张证!少交每月少拿720,很多人卡在这步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07日 06:58 2 admin

最近后台总收到退休朋友的留言,说自己明明到了退休年龄,社保也交够年限了,可领养老金时却少了一大笔,一问才知道,是漏交了一张关键证明。这张证看着不起眼,少交了每月最多能亏720块,今天咱就把这事说透,避免大家踩坑。

到底是啥证?退休为啥必须交?


退休别忘交这张证!少交每月少拿720,很多人卡在这步

这张关键的证,就是**《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表》** 。先跟大家说清楚,不是所有人都要交,但符合条件的人少交了,养老金肯定得少拿。

那啥是“视同缴费年限”?简单说,就是在国家没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之前,你在单位工作的年限,虽然没实际交过社保费,但国家认作你已经缴费了,这部分年限就叫视同缴费年限。比如1992年之前在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1996年之前参加工作的机关单位人员,大多有这部分年限。

为啥这张认定表这么重要?因为养老金计算里,有一项“过渡性养老金”,就靠视同缴费年限来算。没有这张表,社保部门没法认定你的视同缴费年限,自然就不会给你算过渡性养老金。咱拿数据说话,假设某地养老金计发基数是7500元,某人有10年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1.0,过渡系数1.2%,那他的过渡性养老金就是7500×1.0×10×1.2%=900元/月。要是没交这张表,这900块就没了,就算其他部分都正常,每月也得少拿不少,开头说的每月亏720,就是很多人视同缴费年限少算或没算导致的。

哪些人必须交?别等退休才想起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办《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表》,大家可以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这几类人:

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的企业职工:1992年是多数省份开始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的时间,之前在国企、集体企业工作的年限,需要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

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之前退休的人员: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前,这类人员的工作年限大多算视同缴费,退休时得提交认定表;

有特殊工作经历的人:比如上山下乡的知青、参军入伍的军人,他们下乡或参军的年限,符合条件的也能算视同缴费,需要专门认定;

跨地区参保、调动工作的人:比如之前在外地工作,后来转到本地,外地工作期间的视同缴费年限,需要提交认定表才能合并计算。

举个例子,张叔1988年在国企上班,2025年退休,工作满37年,其中1988-1992年这4年是视同缴费年限。他退休时没交认定表,社保部门只算了他1992年后的33年实际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一分没给。后来经人提醒补了表,每月养老金才多补了7500×1.0×4×1.2%=360元,之前少发的还得慢慢补,折腾不说,还耽误了拿钱。

怎么办这张证?流程和材料都给你列好

办《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表》不难,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要准备啥材料,跑好几趟冤枉路。咱把流程和材料整理清楚,大家照着做就行:

第一步:先找对办理地点

一般在两个地方办:要么是你最后参保的社保经办机构,要么是你档案存放的单位(比如人才市场、原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建议先打当地社保热线12333问清楚,免得跑错地方。

第二步:准备好这些关键材料

这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少一样都可能办不了,大家提前准备:

1. 个人档案:这是核心材料,档案里会有你的招工登记表、入职审批表、工资表等,能证明你当时的工作年限和身份,没有档案就没法认定;

2.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证明是你本人办理,复印件多准备两张,免得不够用;

3. 户口本复印件:主要看你的户籍和出生信息,和档案信息核对一致;

4. 原单位证明(可选):如果档案里某些信息不全,比如工作调动记录缺失,找原单位开一张工作年限证明,盖公章就行;

5. 特殊经历证明:比如知青要有下乡的审批表,军人要有退伍证或入伍登记表,这些都得是原件或加盖公章的复印件。

第三步:办理流程不复杂

1. 带着材料去办理地点,填一张《视同缴费年限认定申请表》,表格现场能领,按要求填清楚个人信息、工作经历就行;

2. 工作人员会核对你的材料和档案,确认你的视同缴费年限起止时间,没问题的话会录入系统;

3. 一般10-15个工作日能出结果,认定通过后会给你一张《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表》,自己留一份,交一份给社保经办机构,方便计算养老金。

这里提醒大家,要是档案里的信息和实际情况不符,比如入职时间写错了,别慌,及时跟工作人员沟通,找补充材料证明,比如当年的同事证明、老照片配文字说明等,只要能佐证,大多能顺利认定。

常见误区要避开,别白跑一趟

很多人办这张证时,会踩一些没必要的坑,咱提前说说,避免大家走弯路:

误区1:退休后再办也不迟:千万别等退休后才办!最好在退休前3-6个月就准备,因为认定需要时间,要是退休时没办好,养老金会按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标准先发,之后补办好再补发,中间可能差好几个月,耽误用钱;

误区2:档案丢了就没法办:档案丢了先别慌,先去原单位、人才市场、户籍地的档案管理部门找找,说不定能找到。实在找不到,找当年的同事开证明,加上老工资条、工作证等材料,部分地区也能认定,就是流程麻烦点;

误区3:视同缴费年限越多越好:虽然年限越长,过渡性养老金越多,但也得符合实际,不能虚报。工作人员会严格核对档案,虚报不仅认定不了,还可能影响整个退休手续,得不偿失。

算笔明白账:少交这张证,到底亏多少?

可能有人觉得,就算少算几年视同缴费年限,也亏不了多少,咱拿实际案例算笔账,大家就清楚了。

以某省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7500元为例,过渡系数1.2%,分三种情况看:

1. 有5年视同缴费年限,缴费指数1.0:过渡性养老金=7500×1.0×5×1.2%=450元/月,一年就少5400元;

2. 有10年视同缴费年限,缴费指数1.0:过渡性养老金=7500×1.0×10×1.2%=900元/月,一年少10800元;

3. 有15年视同缴费年限,缴费指数1.2:过渡性养老金=7500×1.2×15×1.2%=1620元/月,一年少19440元。

这还只是过渡性养老金,要是视同缴费年限没认定,部分地区计算基础养老金时,总缴费年限也会少算,养老金亏得更多。所以说,该办的证一定要办,别因小失大。

关于《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表》,大家还有啥疑问?比如自己的情况算不算视同缴费,材料不全该咋补?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一起交流,别让大家退休时因为这张证少拿养老金!

我是如意,我每天会分享关于社保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