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退休别忘交这张证件!少交每月少拿六七百,很多人都忘交

抖音热门 2025年10月02日 01:05 3 admin


退休别忘交这张证件!少交每月少拿六七百,很多人都忘交

对马上要退休的人来说,最关心的就是啥时候能领养老金、每月能领多少。但不少人不知道,退休手续里少交一张关键证件,可能每月养老金直接少拿六七百,甚至影响后续待遇。这张证不是身份证、户口本,而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表”,今天用大白话把这事说透,帮大家退休时少走弯路、多拿钱。

先搞懂:这张“认定表”是啥?为啥少了它会少拿钱?

首先得明确,“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表”不是所有人都要交,但只要符合条件没交,养老金肯定会受影响。先搞清楚两个关键概念,就知道这张表的重要性了。

所谓“视同缴费年限”,简单说就是过去没实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时,国家认可的、算成你已经缴费的工作时间。比如1992年(部分地区是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国企职工、事业单位人员,还有参军入伍的军龄、上山下乡的年限等,这些时间虽然没扣过个人养老保险费,但国家承认,算“视同缴费”。

而“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表”,就是证明你有这段“视同缴费时间”的官方材料。养老金计算时,“缴费年限”是核心因素之一——缴费年限越长,基础养老金部分就越高。如果该认定的“视同年限”没认定,相当于你的总缴费年限变短了,每月养老金自然会减少。

举个最实在的例子:假设某退休人员有5年视同缴费年限,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7000元,按照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即便按最低缴费指数算,5年视同年限至少能让每月基础养老金多拿350元;如果加上过渡性养老金(针对视同缴费年限的补充),每月少拿六七百很常见。

谁必须交?这三类人别漏了

不是所有退休人员都要交这张“认定表”,主要针对三类人群,快看看自己是不是其中之一:

1. 1992-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企业职工

我国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是逐步推行的,大部分地区1992年开始实施,少数地区(如上海)是1993年,还有些地方1996年才全面落地。如果在当地实施个人缴费制度前就已经在国企、集体企业工作,这段工作时间需要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必须提交认定表。

比如某职工1988年进入国企工作,1992年当地开始个人缴费,那么1988-1991年这4年就是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必须提交认定表才能算入总缴费年限。

2. 机关事业单位转企业或灵活就业的人员

2014年10月我国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改革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年限,算“视同缴费年限”。如果改革后从事业单位辞职,转到企业工作或成为灵活就业人员,退休时需要提交认定表,把改革前的工作年限认定下来。

比如某老师2010年进入事业单位,2018年辞职后以灵活就业身份交社保,2010-2014年这4年就是视同缴费年限,必须认定才能不算“白干”。

3. 有参军、上山下乡经历的人员

参军入伍的军龄,无论何时入伍,都能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还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下乡期间的年限也属于视同缴费范围。这类人群退休时,必须提交相关证明(如退伍证、上山下乡登记表),并填写认定表,才能把这段时间算进去。

比如某退伍军人1990年参军,1993年退伍后参加工作,1990-1993年这3年军龄是视同缴费年限,少认定就少3年缴费时间。

怎么交?三步搞定认定,材料别带错

认定“视同缴费年限”不复杂,退休前3-6个月准备就行,关键是材料要带齐,步骤别出错:

第一步:找原单位或档案保管地调档案

“视同缴费年限”认定的核心依据是个人档案,里面会有入职登记表、工资表、转正审批表等,能证明你当时的工作时间和身份。如果退休前还在原单位工作,直接找单位人事部门调档案;如果已经离职,档案可能在当地人才市场、社保局档案库,带身份证去申请调取即可。

注意:档案不能自己保管,必须由官方机构调取和审核,自己拿的档案可能不被认可。

第二步:填“认定表”并找相关部门盖章

拿到档案后,去当地社保局(或政务服务中心社保窗口)领取《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认定申请表》,按表格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工作经历、视同年限起止时间等。填完后,需要原单位盖章(证明工作经历真实);如果原单位已注销,找当地国资委或原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盖章。

有参军经历的,还要带退伍证原件及复印件;上山下乡的,带上山下乡登记表(在档案里)或当地知青办出具的证明。

第三步:提交社保局审核,等结果

把填好的认定表、档案(由机构间传递,不用自己带)、身份证、户口本、社保卡等材料,一起交给社保局“养老保险待遇审核窗口”。工作人员会审核档案里的材料是否能证明视同年限,一般15-20个工作日出结果,审核通过后,视同年限会录入社保系统,退休计算养老金时自动算进去。

提醒:如果审核不通过,比如档案里缺少关键材料(如入职表),要及时找原单位补开证明,或去当地档案馆查历史记录,别因为材料不全耽误退休。

避坑提醒:这三个错误别犯,不然白忙活

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要交这张表,而是过程中犯了小错,导致认定失败,最后少拿养老金。这三个坑一定要避开:

1. 退休后才想起认定,晚了

不少人以为退休手续办完、开始领养老金后,再补认定也可以,其实不行。视同缴费年限认定必须在办理退休手续前完成,一旦养老金待遇核定完成,再申请补认定,需要重新核算待遇,过程复杂且耗时,甚至可能因为超过时限无法补认。建议提前半年准备,别等退休时慌手慌脚。

2. 档案丢失或损坏,没法证明

档案是认定的唯一依据,如果档案丢失(比如自己保管时弄丢)、关键页损坏(如入职表被撕毁),很难证明视同年限。所以平时千万别自己拿档案,离职后及时把档案转到正规保管机构(人才市场、社保局),定期查询档案是否完好。

3. 觉得“年限短,影响不大”,主动放弃

有些人心想“就1-2年视同年限,每月也就少拿一百多,算了不折腾”,其实不然。养老金是终身领取的,假设少拿200元/月,按平均寿命80岁算,从60岁退休到80岁,20年就少拿4.8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再加上每年养老金上调时,缴费年限长的人涨得更多,长期下来差距会更大,千万别主动放弃。

最后说句实在话

退休领养老金是一辈子的事,“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表”虽然只是一张纸,却关系到每月能拿多少钱。尤其是1990年代前参加工作、有机关事业单位经历或参军史的人,一定要记着提前准备、按时提交。

如果自己不确定要不要交这张表,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打当地社保局电话(12333),报上自己的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和工作单位,客服会直接告诉你是否需要认定。也可以去社区社保服务站咨询,工作人员会帮你梳理材料清单。

别让一张小小的认定表,成为退休后每月少拿钱的遗憾。该办的手续早点办,该交的材料别漏交,才能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