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抖音热门 2025年09月28日 04:01 2 admin

在这个什么都讲“性价比”的年代,假货却成了某些人眼里的“聪明消费”。

不夸张地说,市面上一双标着“某国际运动品牌”Logo的鞋,成本不到50块,转手就能卖到600,利润率轻轻松松超过2400%。

更神奇的是,买的人还不在少数,有的甚至明知是假货也照单全收。

你以为这是无知?其实背后藏着一整套复杂的心理逻辑和社会链条。谁在造,谁在买,又是谁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答案并不简单。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假货横行背后,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经”

在福建莆田,仿冒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产业了,而是一门公然存在的“大买卖”。

从开模、印标、贴牌到出货,每一道工序都有明确分工,甚至连“高仿等级”都能按客户需求定制。

一双鞋的原材料成本也许只要几十块,加上人工和物流,满打满算不超过100元,但对外售价却能翻几番,挂上“限量版”或“原厂代工”的标签,就能以正品六七成的价格卖出去。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而仿冒化妆品的“利润神话”更是惊人,在广州白云区一带,一些小作坊用极其廉价的原料,装进印着日韩热门品牌包装的瓶子里,摇身一变成了“进口美妆”。

一瓶成本不到10元的“卸妆水”,在直播平台上一秒钟能卖出几十瓶,价格开到199也没人怀疑。

这样的利润空间,足以让很多人铤而走险。更何况,制假售假的“风险”并不高。被查到最多罚点钱,甚至换个身份再开店也不难。

很多造假者干脆“打一枪换一个号”,今天这个账号卖包,明天那个直播间卖鞋,平台根本追不完。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更讽刺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些产业的态度也相当“复杂”。

因为造假产业不仅带动了就业,还为当地创造了租金、物流、税收等利益链。

一旦“打狠了”,影响的可不只是几个小作坊,还有整片园区的生计。

所以,假货不是“漏网之鱼”,而是在某些角度下,被“默认存在”的一部分商业生态。而消费者,是这条产业链上最温顺却也最难以割舍的一环。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明知道是假货,为什么还有人抢着买?

这听起来像个“智商税”的故事,但现实中,很多人买假货不仅不后悔,甚至还有点“理直气壮”。他们不是分不清真假,而是根本不在乎。

第一种人,是典型的“消费降级派”。

他们知道正版贵,也知道自己消费能力有限,于是选择“高仿替代”。在他们眼中,穿上“看起来像”的就够了,至于材质、做工、售后——那是有钱人的烦恼。

尤其是在经济压力普遍上升的当下,“便宜就是硬道理”,成了不少年轻人心照不宣的共识。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第二种,是“面子型消费者”。

他们不是真的想要那只包,而是想拥有“被认同”的感觉。朋友圈晒图、短视频拍穿搭、公司聚会撑场面,假货在这些场景下完成了它最重要的功能——装得像。

只要别人看不出真假,自己又何必较真?在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市场,这种“假货自信”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消费习惯。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第三种,是“懒得维权”的人。

他们可能一开始就想买真货,也在正规平台下单,但当收到的商品有问题、维权流程繁琐、商家推诿扯皮后,他们的信心就被磨光了。

有人干脆想:“反正真货也不靠谱,那不如省下钱买个便宜的。”

还有一类是“赌徒型”消费者。他们明知道可能是假货,但看到直播间里“限时秒杀”“官方授权”“全场九块九包邮”的话术,还是忍不住下单。

就像买彩票一样,万一买到真了呢?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这些看似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其实是被现实一步步推出来的。

当真货越来越贵,辨别越来越难,而假货越来越像、越来越便宜,选择假货就不再是“被骗”,而是一种“被允许的自我安慰”。

平台、监管、品牌都在场,却没人能真正“喊停”

假货之所以难除,不是因为没人管,而是因为每一方都在“管一点”,但都“管不彻底”。

电商平台最先被拷问,很多平台都打出“假一赔十”的口号,可真要申请赔偿,消费者要提供的证据堪比律师起诉。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部分平台审核机制形同虚设,商家只要有销量,就能获得算法加持,至于商品真假,反倒成了“次要参考”。

更有甚者,一些“镀金”操作将造假技术玩出新花样:先把假货出境一圈,再贴上海外物流单号,以“跨境商品”的名义重新入境,真假就更难追踪。

执法层面,假货确实是违法行为,但处罚标准往往“轻描淡写”。罚款金额与他们赚到的钱相比,根本不痛不痒。

甚至有些人被查了三次,第四次还在照做。对此,相关法律部门也承认,“打击难、取证难、成本高”是目前治理假货的主要障碍。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品牌方的难处,也不能忽视。一方面他们希望维权,另一方面也得考虑成本和舆情。有品牌曾经状告多个淘宝卖家,结果反被指“欺负小商户”,公关压力不小。

有的品牌干脆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只要假货没有影响到品牌溢价,就当没看见。

而在地方政府层面,面对一个能带来就业、税收、甚至“网红经济”的灰色产业链,要不要“一刀切”,其实是个现实难题。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就像有些地区明知道小作坊在制假,却迟迟不动手,既是担心“动了蛋糕”,也是担心“砸了饭碗”。

所以问题不在于监管缺席,而是所有人都“在场”,却都“收着劲”。每个环节都在等别人先动,而消费者则继续用“真金白银”投票,维持着这场假象。

尾声

假货这件事,表面看是价格的较量,实际是信任的崩塌。

当越来越多的人明知道是假货也愿意买,那不仅挤压了正品的生存空间,更在透支整个市场的公信力。长远来看,它不仅让山寨横行,也让创新失速。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治理假货,不是哪个部门单方面的任务,而是整个社会的集体选择。

平台要真正起到把关作用,法律要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品牌要拿出更合理的定价策略,而消费者也得明白,便宜买到的是东西,但买不到安心。

当“仿得像”成为值得夸耀的能力,而“买真货”反变成“冤大头”,我们恐怕不只是输掉一场商业战,而是丢了市场的底线。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追得回来吗?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有些消费者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