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男子姜洪涛 “结婚 22 年发现两子非亲生” 事件,自曝光以来便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全民热议。这场看似普通的家庭纠纷,因涉及 22 年的婚姻...
2025-08-29 0
25号那天,特朗普放话说美俄正在谈削减核武库,还想把中国拉进来搞个“三方减核”。结果才过两天,27号北京就给了明确回应——“不合理,不现实”。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把话挑明了:中美核力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核政策和安全环境也不是一套逻辑。那些手里握着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得先履行“特殊、优先责任”,把核库实实在在降下来,之后再谈别的。
可这话刚说完,不少舆论就开始说中国“拒绝合作”。其实这事特简单,咱们算道小学题就明白:谁的核弹头多,谁就先降;谁部署得广,谁就先收。这既对得起常识,也对得起公平。
想让中国“签个字、画个押”,最好再把自己的限制写死,这也不是头一回了。过去几十年,美俄在军控这事上你来我往,谈成过一些条约,也撕过不少纸。但真正能稳住军控架构的,从来不是嘴上的诺言,而是核武库里那串明明白白的数字。北京这次说的“六个字”,不是故意甩脸子,而是把规则拉回了原点:核裁军得先从“最大户”下手,这是核秩序能走下去的唯一办法。
那美国这次为啥又要把中国拽进来?从公开信息看,逻辑其实很清楚。美方总爱两件事一起干:一边喊着“核裁军”,一边又在升级核力量、搞“延伸威慑”。退出条约、推进反导系统、搞核潜艇合作、给盟友撑“核保护伞”,这些动作都没藏着掖着。嘴上说的是“全球安全”,实际干的却是为了自己的“绝对优势”。
拉中国入场,名义上是“共同努力”,真实目的可能就两点:一是想借着谈判压低中国的核门槛,把“最低限度自卫”改成“更低限度”,甚至在核力量透明度上做文章;二是想把“裁军没进展”的锅甩给中国,给中国按个“不合作”的标签,这样自己扩核或者拖着不履行承诺,就有借口了。这套手法一点都不新鲜,就是老剧本换了个封面,内核还是那一套。
北京这次回应得坚决,背后也有足够的专业底气。咱们的立场一直很明确: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核力量只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从不搞军备竞赛。这不是临时决定,是长期以来的政策。
再看看美俄,他们的核武库体量比中国大太多了,数量上的差距就摆在那儿,谁要是想否认,那只能靠遮羞布。更关键的是,中美安全环境根本不对等。这些年中国周边就没太平过,地区对峙、热点摩擦不断,风险不会因为喊几句口号就消失。让一个处在这么复杂安全环境里的国家,去和核力量量级差一大截的国家“同步减核”,这不就像让人家进雨林前,先把防蚊喷雾扔了吗?说白了,这根本不讲常识。
在大陆的战略里,核威慑是底线,是盾牌,不是用来炫耀的筹码。这几年总有声音拿“透明”说事儿,动不动就问中国“到底有多少核弹头”,好像报个数世界就太平了。
军控确实需要透明,但透明不是只有中国该做,更不是让中国在没有对等安全条件的情况下“光着身子”谈。谈判讲究两个词:对等和可验证。没有对等,所谓的“验证”只会变成单方面审查;没有可验证,承诺就成了空口号。北京说“不合理、不现实”,其实就是在提醒美方:先把对等的条件摆出来,咱们再谈具体细节。
核裁军这盘棋,关键还是在美俄。他们手里有历史遗留的庞大核库存,哪怕谈下来削减一大部分,全球核风险都会立刻降低。之前那些条约体系,是唯一被证明有用的“安全阀”。要是真想让世界相信“愿意裁军”,有两件实事马上就能做:一是延续并执行现有的削减框架,拿出大幅、能核查的减量;二是收缩“延伸威慑”,少搞点前沿部署,别扩散敏感技术。
这两步难吗?难就难在舍不得放弃“绝对优势”的心态。要是迈不过这个坎,谈再多场次也只是把舞台灯光打亮,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谁在演戏。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北京不接“三方谈”,那是不是就不打算谈了?当然不是,是不跟他们谈不对等的内容。中国在核问题上一直没少参与,比如推动伊核谈判、半岛核问题对话,咱们一直主张坐下来把问题捋清楚,哪怕过程慢,也比“制裁+施压”的循环管用。核议题的重点是降风险,不是抢镜头。谁把话筒当主战场,谁就是拿安全做公关。
还有观点把这次回应和九三阅兵绑在一起,说美国是“趁阅兵前卡点喊话”。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市场,但阅兵展示的是国防科技的阶段性成果,更重要的是守住和平的底气。每一件装备背后,都是体系化能力的提升,传递的信息很明确:不扩张、不挑衅,但也不受胁迫。
对比之下,美方喊着“邀谈”,更像是想在舆论上占道德高地。要是真在乎秩序和稳定,就先把该自己扛的担子扛起来,把“特殊、优先责任”落到实处。北京这六个字,不只是拒绝,更是把裁军的路径重新标清楚了:顺序不能乱,尺度不能错。
这几年美方总在渲染所谓“中国核威胁”,还配着报告、图表,把推演当证据。但明眼人都知道,中国的核力量定位就是最低限度自卫,和美国搞的“全球威慑”根本不是一回事。用“威胁”两个字下定论,既省事又偷懒。要是真信这套,就该更希望“最大核库先减量”,可现实是,口号喊不停,核力量升级也没停过。也难怪北京对“三方谈”没兴趣——谈判不是当陪练,更不是走形式。
有人担心:拒绝入场会不会让中国背上“拒绝合作”的锅?其实完全没必要。军控史上从来都是“实力+规则”一起起作用,只有实力能守住安全红线,规则才有生长的空间。
中国的策略很明确:先把自己的“安全阀”焊牢,态度上不拒绝任何有诚意、有对等基础的对话,但绝不对“戴着手铐的拥抱”妥协。这不是强硬,是清醒。把国家安全寄托在对手的善意上,那才叫真冒险。
接下来会怎么走?能确定的是,北京的底线很清楚: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最低限度自卫、不搞军备竞赛。这三句话,足够给外界稳定的预期。谁要是把这当软肋,早晚会发现,这是碰不得的红线。在红线之上,中国对任何有建设性的军控倡议都不会关门,只是不会跳进别人设计好的陷阱。
北京这次把公平说透了,也给所谓“三方同减”的说法画上了句号。要是美俄愿意把核库降到和中国差不多的量级,那时候再谈三方框架,就顺理成章多了。到时候谈不谈,就不是原则问题,而是技术问题了。
回头看中方说的那六个字,分量其实很重。“不合理”,指的是核力量量级不对等、规则不正当、程序不合适;“不现实”,说的是美方动机难猜、谈判条件不具备、潜在风险没法控制。先把不该谈的按住,才能谈成该谈的。这不是唱反调,是把节奏拉回来。
要是有人还执着于“把中国拉进自己的剧本”,那就只能继续在话筒前重复老词,观众早晚会听腻,可安全风险却在不断积累。真想有诚意,就去核武库里动真格的,在部署线上往后撤,在条约里加实料。哪怕只迈出一小步,也比喊一百次话管用。
这次“阅兵前的核喊话”,更像美方一次公关试探,而北京的回应,是给核秩序校准方向。谁还把军控当工具,谁就会在秩序回归时站错位置。中方的立场不会被噪音影响,该坚持的原则一寸不让,该推进的建设一步不落。
相关文章
山东淄博男子姜洪涛 “结婚 22 年发现两子非亲生” 事件,自曝光以来便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发全民热议。这场看似普通的家庭纠纷,因涉及 22 年的婚姻...
2025-08-29 0
2025年8月28日,中方突然公布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将出席9·3阅兵的消息,宛如一枚重磅炸弹,瞬间炸懵了韩国朝野。首尔还在为李在明的美日之行沾沾自喜,没...
2025-08-29 2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编辑|L.Y前言九三阅兵大盛典进入最后一周倒计...
2025-08-29 2
奔流新闻消息,早晨7点半,嵩山少林寺景区门口,不少游客打卡留影,几名当地人吆喝着拍照“十元一张,快拍快取。”一大早,已有导游带来了旅游团,其中不乏外国...
2025-08-29 1
提起共和国的历史,我们总会想起那些在时代浪潮中挺身而出的大人物,想起他们运筹帷幄的身影、改变时代的壮举。可很少有人注意到,在这些大人物身后,往往站着一...
2025-08-29 2
25号那天,特朗普放话说美俄正在谈削减核武库,还想把中国拉进来搞个“三方减核”。结果才过两天,27号北京就给了明确回应——“不合理,不现实”。发言人郭...
2025-08-29 3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天津举行。这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会,也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2001年6月,...
2025-08-29 1
2025年8月25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韩国总统李在明会晤时,突然抛出一个“环保倡议”:“也许我们会一起去中国。如果你想一起去,我...
2025-08-29 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