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不是迷信!明日七月初七,记得:1不晒、2不送、3不出、4不吃!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28日 20:58 5 admin

“寒杵乍惊边塞梦,巧针偏系暮闺愁”,时间过得真快,明日8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这天织女星会飞升至一年中的最高点,并且其构成的三角形星组的开口会朝向东方,标志着暑气渐消,以及秋季的开始。在古代,还是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七月初七天气转凉,正是妇女开始纺线织布、准备寒衣的开始,民间把这天称之为“七夕节”。

不是迷信!明日七月初七,记得:1不晒、2不送、3不出、4不吃!

明日七月初七,有啥说法?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

七夕节,主要源自古人对星象的崇拜。在古代,没有先进的照明设备,古人为了不在夜晚迷失方向,就通过观察星宿的运行规律,以此当做夜晚的“路标”,而牵牛星和织女星就是这众多星宿中的两个,七月初七正是“织女”的诞辰日,民间将织女称为“七姐”,古代的夜晚也被称为“夕”,最后七月初七的夜晚就得名“七夕”。

七夕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女子们向织女祈求心灵手巧、生活幸福的重要节日,因此也被称为“乞巧节”,其中有三个重要的习俗,具体如下:

一为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代,流于至今。对此《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也是古代文献中,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七夕节当天,女子会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在月下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的人称为“得巧”。

不是迷信!明日七月初七,记得:1不晒、2不送、3不出、4不吃!

二为喜蛛应巧,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流行于南北朝之时。人们会在七夕的夜晚,将捕捉到的蜘蛛放入小盒或覆盖于果盆上。次日清晨,便会打开盒子或观察果盆,根据蛛网形态判断是否“得巧”。因古人视蜘蛛为吉祥物,认为其结网是喜事将临的预兆,故得名“喜蛛应巧”。

三为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另一种形式,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人们在七夕当天正午前,会将清水置于庭院暴晒,使水面形成薄膜,然后将绣花针轻置水面,通过水中折射的针影判断巧拙,针影呈云纹、花鸟、剪刀等复杂图案,视为“得巧”。

不是迷信!明日七月初七,记得:1不晒、2不送、3不出、4不吃!

七月初七是“魁星节”

在古代,人们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二十八宿,其中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魁星因形似文字之画,被《汉书》赋予“主文章”的职能,形成“奎主文章”的星象学说。

后来,唐代科举兴起后,“魁”在科举语境中代表“首位”,如状元称“大魁天下士”,乡试首名曰“魁解”,宋代科举盛行“魁荐”“魁选”等。而七夕与秋闱(乡试))临近,士子便会选择七夕当天祭拜魁星,以此祈求文运亨通,因此,古代的读书人会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不是迷信!明日七月初七,记得:1不晒、2不送、3不出、4不吃!

七月初七是“重日”

在古代,人们对于农历月份中日月相重的日子都非常看重,例如正月初一的春节、二月初二的龙抬头、三月初三的生轩辕、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等,这些“重日”都对应着不同的传统节日,而明天我们就要迎来农历的七月初七,这不仅是民间的“七夕节”,也被称为“重七日”。

明日七月初七,也是今年第八个重日,这是因为今年农历七月前多了一个闰六月。

不是迷信!明日七月初七,记得:1不晒、2不送、3不出、4不吃!

不是迷信!明日七月初七,这天不仅是“七夕节”,还是古人眼中的“重日”、“魁星节”,因此七月初七这天有很多的习俗和讲究,每当到了七月初七,身边的老人就会提醒大家,记得:1不晒、2不送、3不出、4不吃!都是指的什么呢?我们赶紧了解一下吧。

1不晒:不长时间晒衣晒书

不是迷信!明日七月初七,记得:1不晒、2不送、3不出、4不吃!

七月初七有着晒衣晒书的习俗,对此《云笈七签》里提到“魁星主掌天下文运”,在古人看来,读书人如果想中状元,得先过了魁星这关。而七月初七恰是魁星的生日,民间便有了“七夕晒书,魁星点斗”的说法,即把书晒得干干净净,体现了人们对“晒书显才”的期待。

除此之外,七月初七正值立秋至处暑前后,此时受“秋老虎”的影响,白天的天气还很炎热。老话说:“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这里的“蠹”就是霉虫,竹简、宣纸做的书以及粗布麻衣很容易招它。古人没防虫药,只能靠太阳晒,把书摊开,让紫外线杀死虫卵,并且把衣裳抖松,让夏季积攒的湿气蒸发,免得布料滋生霉菌。

然而,晒衣晒书并不是说晒一整天,反而这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晒衣是为了防潮,不是为了烤干,晒书是为了驱虫,不是为了毁物。七月初七还算处于初秋时节,此时太阳光依旧强烈,如果晒衣晒书的时间太久,很容易出现书页卷边、衣裳发硬的情况。因此,想要这天晒衣晒书的话,晒上2到3个小时即可。

2不送:不送不实用的礼物

不是迷信!明日七月初七,记得:1不晒、2不送、3不出、4不吃!

明日七月初七,这天也是“中国情人节”,比起外国的情人节,它更强调忠贞不渝、跨越阻隔的爱情。七夕作为情感节日,礼物就成了传递心意的媒介,在古代,七夕就有了相互赠送礼物表达爱意的习俗,据《西京杂记》记载,七夕时女子会“穿七孔针于开襟楼”,男子则送“五色线”作配饰,这种“以物寄情”的方式,比直白的表白更含蓄,但更能凸显情意的流动。

但要注意,无论是给谁送礼物,都要避免不实用的礼物。毕竟赠送对方昂贵却无实用价值的礼物,或对方已拥有的饰品,不仅浪费钱财,更可能让对方觉得送礼物的人“用心不足”。特别对于物质匮乏的古代,普通人家过日子讲究“物尽其用”,一件新衣要穿三季,一袋米面要撑半月,礼物如果不实用,只会占地方、添负担。

因此,七夕节送礼物前,不妨想一想,这东西对方真的需要吗?能用多久?会不会添麻烦?想清楚了,礼物才能送得恰到好处,情意才能传得真真切切。

3不出:不太晚出门约会

不是迷信!明日七月初七,记得:1不晒、2不送、3不出、4不吃!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这也是青年男女相约相会的日子,甚至一些老夫老妻也会在这个日子一同出门漫步时光,但要注意避免太晚出门。这是因为夜间能见度较低,尤其是七夕约会多在繁华商圈或河边,人群密集处很容易发生冲突,而偏僻路段则暗藏着安全隐患。

其次,七月初七正值夏末秋初,昼夜温差不断加大,而夜间需防寒保暖。此时白天虽热,但日落后的凉意会迅速渗透衣物,如果长时间在户外,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从而导致风寒感冒、关节疼痛等不适。此时也是夏秋之交的雷雨多发季,夜间天气变化更难预测。如果太晚出门约会突遇暴雨,不仅败兴,更可能因路滑或视线受阻发生不可挽回的事情。

最后,七月初七不宜太晚出门约会还有一个原因,夜晚阴阳交替的关键时段,此时入睡能养精蓄锐。七月七正是夏秋天气的过渡时期,此时更是需要顺应季节变化,避免熬夜损耗阳气。七月初七虽是节日,但如果太晚出门约会,熬夜不睡,就会“逆其根,则伐其本”,伤身体元气,次日很容易精神萎靡,从而影响工作或学习。

4不吃:不吃飞禽

不是迷信!明日七月初七,记得:1不晒、2不送、3不出、4不吃!

七月初七这天,民间还有不吃飞禽的说法。相传,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因此,喜鹊被人们视为爱情和姻缘的象征,七夕这天也就有了不吃飞禽的习俗。

在传统文化中,“禽”与“离”的字形相似,而“离”有分离之意。七夕是团圆的日子,如果吃飞禽,难免会让人联想到“离散”,这与七夕的节日氛围相悖。因此在有些地方,人们还会选择七月初七这天放生鸟类,以此祈求婚姻美满,生活吉祥。

总之,七夕不吃飞禽的传统,体现了人们对顺遂姻缘的呵护与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尊重自然、敬畏神话以及关爱动物的美好品德。

不是迷信!明日七月初七,记得:1不晒、2不送、3不出、4不吃!

总结,明日七月初七,有啥特点?这天不仅是七夕节,同样也是重日、魁星节以及夏秋气候的过渡节点。明日七月初七,无论多忙,记得:1不晒、2不送、3不出、4不吃!这不是迷信,而是古人的一些生活经验,早了解早知道。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