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圆明园特大发现,专家对其进行修复时,意外找到50000多件文物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28日 14:56 3 admin

圆明园:荣耀、焚毁与遗落在泥土里的秘密

圆明园特大发现,专家对其进行修复时,意外找到50000多件文物

有些伤疤你看久了,反而忘记了疼。但有人一提“圆明园”,心里还是免不了抽一下。这地方,曾经是皇帝的乐园,后来烧成了一地的废墟,又被当成国人心头之痛。它的命运,兜兜转转,挺像我们都不愿多提的那段历史。但你要说圆明园只是几块石头几堆瓦砾,未免太草率了。背后的故事,说起来胳膊长,还是得慢慢捋一捋。

1709年,康熙皇帝高兴得很,四阿哥胤禛在江南盐税这事儿上办得漂亮,被晋升成了和硕雍亲王,还顺带捞了一块郊外的小园子。雍亲王懂得感恩,在新到手的园里招待父亲,一家子吃喝玩乐,夜晚的灯火、水色,康熙看得心情好,还亲自题了“圆明园”三个字,算是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一切都挺美,圆明园的名字也就这么着落了。

圆明园特大发现,专家对其进行修复时,意外找到50000多件文物

但你要是问后来的人圆明园是啥样的,估计脑子里浮现的都是断墙残柱,还有一堆欧式喷泉的碎片。其实真相远比这个辽阔。圆明园不是个小花园,也不是几间仿西洋的楼房。那三园连成片,五千多亩地,里头有水有山有树,乾隆还曾专门派人把江南美景一处处搬到北方。有时候我想,皇帝这一边批奏章一边踱步赏景,是不是也跟我们写稿子时去喝杯茶差不多,心神都舒展了。

雍正登基,忙得脚不沾地,却还是给圆明园添砖加瓦。军机处、六部,统统搬到园子里。也难怪他能干得久——环境太好了。后来,乾隆好玩得很,每次下江南都要带着画师,把看到的楼台亭阁、桥洞水面都带回北京复制。他碰到法国传教士蒋友仁,发现外国人的喷泉奇巧无比,心里犯痒,也在圆明园里造了不少西洋楼和喷泉。那著名十二生肖喷水池,就是那时新造的。

圆明园特大发现,专家对其进行修复时,意外找到50000多件文物

从嘉庆到咸丰,都在持续修缮,那个“万园之园”真正成型。圆明园不仅仅是皇家后花园,更像是大清的“万国博物馆”,古今中外的珍玩宝物,满园都是。想想也确实夸张:一群皇帝在一片山水之间,把天南地北的美景、几千年的文物都搬来咯吱咯吱摆着,连世界最富有的贵族来参观,都得乖乖折服。

可惜,好景不长。天灾没能让它倒,世事风云却把它推下深渊。1860年,英法联军来了,京城兵荒马乱。咸丰帝一边跟西洋人谈判,又舍不得让洋人伸手碰皇家的规矩。事没谈拢,英法代表怒气冲天,走了一路,在通州碰上了僧格林沁,被全数擒住、关了起来。咸丰也不着急处理,结果闹出人命,给了联军借口。

圆明园特大发现,专家对其进行修复时,意外找到50000多件文物

英法联军兵临城下,咸丰一看不妙,带着后宫跑了。北京城留下一堆官员和百姓,圆明园就这么成了“没人看门”的豪宅。联军一打听,知道皇帝平时都在圆明园办公,也不打算去紫禁城,只奔着园子去了。守园的文丰带着二十几个人想抗争,但是装备落后,哪儿扛得住那么多洋枪洋炮,上下一阵厮杀,人都没了,他自己也跳湖自尽。

等英法士兵进了圆明园,光景美得让人眼晕:细瓷玉器,珠宝字画,天南地北的奇珍。英军头一天还算守规矩,法国兵倒是啥都往口袋塞,引得英国兵也坐不住了。三天里,能抢的抢,能砸的砸,整个园子像被两个疯子洗劫过一样。咸丰听说圆明园被劫,气得好几天不想吃饭,急忙派人交涉。然后在18号,3500个洋兵带着火把来了,杀了园里的太监宫女,点了三天三夜的大火——那烟雾笼罩京城,说是黑云压城,一点也不夸张。

圆明园特大发现,专家对其进行修复时,意外找到50000多件文物

这还没完。四十年后,八国联军又来了一波,旧仇加新愁,圆明园又是一番洗劫。这劫难,就像一层层剥开的伤口,最后连完整的图纸都不剩,就只剩下一地碎片和国人心头永远的痛。

从此以后,圆明园就像一个被遗弃的老院子,剩下的只有风吹雨淋。民国时,木、石、土一茬茬地被人搬走,有时候就是附近老百姓盖房垒路需要点材料,没人管了,一砖一瓦都有人惦记。圆明园从巅峰坠入尘埃,成了断壁残垣的象征。

圆明园特大发现,专家对其进行修复时,意外找到50000多件文物

直到1988年,圆明园遗址终于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可你要问,为什么反复遭毁后都过了一百多年,才正式启动修复和考古?这里头有点无奈,也有点现实——新中国初立,实在顾不上宫殿废墟,哪有钱、哪有设备,先养活老百姓再说。保护文物是大事,但千头万绪的活,还得慢慢攒。

1996年,各种条件凑齐才动工。刚开始大家以为这地方只剩点灰,什么值钱的都被联军抢光了。考古小队只有二十来人,谁知道,挖着挖着,队伍越长越大——很多文物都还埋在泥土里,藏得蛮深。特别是2013年,财政大手笔拨了五千万元,各路专家组着设备来了个“地毯式”摸底,空中、地下、水底全都查遍,尽量不让一件东西损坏。

圆明园特大发现,专家对其进行修复时,意外找到50000多件文物

全国观众在电视前看考古直播,有种参与感。有一些小插曲,比如有一天考古仪器在大宫门遗址的御河边响起来,考古员憋着气跳下水,摸出来一块沉甸甸的金属——上岸一看,原来是光彩闪闪的“鎏金铜象首”。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河底,泥里搁了150多年,东西却一点没“锈”下去,说到底也是匠人们手艺高。也许,当年抢劫的士兵们太匆忙,一个起争执就掉水里了,谁知道呢。

再像长春园东南土层松软,一挖下去,还真刨出了“如园”的遗址。房子的结构、园子的布局都清楚了。有人看着那些旧墙根感叹,原来当初的设计比我们想象复杂得多。还有考古员在西北角发现“田”字型的建筑遗址,不大,但很有现实意味——皇帝春耕祭祀,做做样子,也是希望百姓家家有饭吃。

圆明园特大发现,专家对其进行修复时,意外找到50000多件文物

这么几十处地发掘下来,50000多件文物——有的是完整的宝贝,有的只剩瓷片铜屑,价值千金的,和“只是一个证据”的,都捧出来了。这些遗物,有些能让人联想到昔日繁华,有些只剩点历史的体温。你说圆明园是废墟吧,这些泥土里的宝贝,又是它的另一种“重生”。

不过,就算挖出来的再多,我们大约也难以拼回那个被烧掉的盛世。圆明园的美景只是留在书里、画里、想象里。有时候走过遗址,一阵风过,碎石后边可能还埋着什么秘密,到底会不会再翻出点“宝贝”,谁知道呢?也许圆明园的谜底,从来就不会全部揭开。

圆明园特大发现,专家对其进行修复时,意外找到50000多件文物

后来不少人琢磨,是不是该重建圆明园?一大笔钱,一群工匠,能不能唤回那个属于皇帝的梦境?也有人说,留着废墟算了吧,提醒我们这一代人,不要再走错路。其实这种争论,就像家里老人和孩子的分歧——到底该留念过去,还是面向未来?你觉得呢?

圆明园,盛极而衰,看似热闹,实则暗藏人事冷暖。它见证过家国荣光,也吞咽过屈辱和被抢掠的痛苦。或许这地儿的意义,并不是那几间房几座楼,而是那些未说出口的故事和我们未消散的情绪罢了。你若路过,或站在那些残砖碎瓦前,不妨回头多看两眼。说不定,你会在风起云涌间,读出一星半点属于自己的答案。

圆明园特大发现,专家对其进行修复时,意外找到50000多件文物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