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抖音热门文章正文

美俄总统刚离开阿拉斯加,特朗普立马对中国变了口风,抢在莫迪访华之前,王毅先登机赴印谈一件大事

抖音热门 2025年08月19日 22:10 1 admin

据看看新闻报道,8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宣布,8月18 - 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将应邀访问印度,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与此同时,美俄总统阿拉斯加会晤落幕不久,国际局势暗流涌动,诸多变化正悄然发生。

当地时间8月15日,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美俄总统结束会晤后分别启程离开。此前,普京与特朗普在埃尔门多夫 - 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进行了近三小时的小范围会晤。

特朗普返程途中表示,就解决俄乌冲突问题与普京“基本上达成了一致”,还提及“乌克兰战争将以土地交换和美国提供某种形式的安全保障而结束”,并且再次强调不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

美俄总统刚离开阿拉斯加,特朗普立马对中国变了口风,抢在莫迪访华之前,王毅先登机赴印谈一件大事

对俄罗斯而言,普京此行意义重大。不仅在会晤期间掌握主动权,还打破了自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面临的外交“孤立”局面。同时,俄方阐明了结束冲突的条件,表达和谈诚意,也暂缓了美方进一步对俄实施更严厉制裁的态势,给俄国内经济减轻压力。

对美国而言,特朗普收获了一定“面子”,毕竟普京主动赴美会谈。美俄就俄乌冲突接近达成的协议,还把后续破坏和平的“锅”甩给乌克兰和欧洲。

就在美俄峰会结束后,特朗普的对华态度出现变化。当地时间不久前(可类比素材中4月22日的情况假设时间),特朗普一改往日强硬,突然宣称美国同中方进行关税谈判时不会采取“强硬态度”,原本高达145%的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承认,当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预计关税战“将在短时间内缓和” 。

特朗普之所以转变口风,主要是因为美国肆意发动关税战,导致自身经济增长预期被大幅下调,金融市场也面临动荡风险。同时,美国滥施关税的行为损害各国权益,遭到包括中国在内众多国家的抵制反对,使其在国际上愈发孤立。

几乎在同一时期,印度也有重要外交动作。据多家媒体报道,王毅外长此次访印,是三年多来首次。这既是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去年12月访华的后续,也被视为为印度总理莫迪本月底来华参加相关活动作准备。

美俄总统刚离开阿拉斯加,特朗普立马对中国变了口风,抢在莫迪访华之前,王毅先登机赴印谈一件大事

印度此时积极邀请王毅外长访印,背后有着复杂原因。在美印关系方面,特朗普因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将对印度的关税提升至50%,两国关系恶化。而美国与印度的老对手巴基斯坦关系却急剧升温,美国将巴基斯坦关税从29%降到19%,还在两个月内连续两次邀请巴基斯坦陆军元帅穆尼尔访美,甚至打破惯例与外国军方领导人共进晚餐,并且将“俾路支解放军”认定为“外国恐怖组织”,而该组织背后最大支持者正是印度。

这一系列举动让印度担忧美国是否打算将其踢出“印太战略”,转而扶持巴基斯坦。印度在对美经贸关系中难以获取实惠,自身经济又增长乏力,因此迫切希望改善对华关系,通过加强中印经贸合作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在8月15日印度独立日庆典上,莫迪严厉谴责特朗普关税政策,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印矛盾突出,促使印度在外交上进行调整。

根据安排,王毅外长访印期间,将与印度外长苏杰生、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举行会谈。此次会谈重点预计集中在边境、经贸、外交等方面。

在边境问题上,双方预计会探讨增加互信措施,讨论恢复边境贸易,以及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边界问题解决框架。回顾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历程,此前双方已进行过多次会晤并达成不少共识。比如2018年11月第二十一次会晤,双方就推进谈判进程、维护边境和平等达成多项共识;2019年12月第二十二次会晤,双方就边界谈判早期收获交换意见,加强信任措施建设等达成一致。此次第24次会晤,有望在前述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边境问题朝着妥善解决的方向发展,为缓和边境局势、减少军事对峙发挥积极作用。

美俄总统刚离开阿拉斯加,特朗普立马对中国变了口风,抢在莫迪访华之前,王毅先登机赴印谈一件大事

经贸方面,中印作为两大经济体,合作潜力巨大。印度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的经贸联系,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中国也一贯秉持开放合作态度,双方若能在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领域达成更多共识,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也将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外交层面,中印在国际事务中都有着重要影响力。通过此次访问,双方可以就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协调立场,加强在多边机制中的合作,提升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共同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

此次美俄阿拉斯加会晤后国际局势的一系列变化,特朗普对华关税口风的转变,以及印度邀请王毅外长访印等事件,都反映出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处于动态调整中。王毅外长此次访印意义重大,有望为中印关系改善和发展注入新动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走向,值得持续关注。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