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失利,民调又持续低迷,石破茂可能下台吗?又为何说换人也解决不了日本政府的困境呢?日本参议院选举已经结束,结果还是比较超出中美预料的,由自民党和公明...
2025-07-26 0
俄乌冲突的战火,自爆发以来便熊熊燃烧了近三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全球的目光大多聚焦在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关注着俄罗斯与美国的角力,猜测着究竟谁能在这场激烈的博弈中占据上风。然而,当人们把视线从战场转移到欧洲时,却惊愕地发现,真正的“输家”已然浮出水面,而这一结果,早在冲突初期,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就已不幸言中。
一、默克尔的先见之明:对北约和北溪2号的精准判断
默克尔,这位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虽已卸任,但她对俄乌局势的洞察却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欧洲潜在的危机。她对北约的态度,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早在2015年明斯克协议签署后,默克尔便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份协议看似是俄乌停火的契机,实则是给乌克兰备冲突取时间。
可惜的是,当时沉浸在“跨大西洋贸易协议”美好幻想中的欧洲,完全忽略了默克尔的警告,一头扎进对北约的过度依赖之中,天真地认为只要有北约这座“靠山”,便能高枕无忧。
默克尔(资料图)
而对于北溪2号项目,默克尔更是有着清醒的认知。她深知这是德国产业链的最后一道安全绳,德国能源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北溪2号输送的俄罗斯廉价天然气,是支撑德国高端制造业(如奔驰、大众、巴斯夫等)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欧洲却亲手剪断了这根“安全绳”。2021年底,北溪2号的审批被德国叫停,这一决策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为欧洲的能源危机埋下了伏笔。
二、预言成真:欧洲在能源、经济、民生领域的全面溃败
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默克尔曾经的警示逐一应验,欧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能源、经济和民生等多个领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在能源方面,欧洲可谓是“伤痕累累”。德国天然气价格相比2021年涨幅高达74%,家庭年均能源开支从4121欧元猛增至5407欧元,短短三年内上涨了31%。法国电费上涨20%,英国冬季断电新闻频繁见诸报端,意大利工业用气成本从300欧元/吨一路飙升至1000欧元/吨。
更为糟糕的是,美国趁机高价向欧洲出售液化天然气,还在欧洲能源危机之际搞投资转移,大企业纷纷搬往美国,享受低价电价和补贴。德国巴斯夫在2023年宣布关闭多个本土工厂,将投资重点转向美国,欧洲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遭受了双重重创。
经济上,欧洲更是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工业用气量下降20%,制造业外迁比例创历史新高。大众汽车将电池生产基地迁往北美,西门子关闭多个天然气设备工厂。法国电费上涨、英国冬季断电、意大利政府忙着发放能源补贴,欧盟各国纷纷采取限电、限气措施,工厂排队减产。工业链受到严重冲击,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原本一吨铝的生产成本300欧元,如今涨到上千欧元,出口也出现断崖式下跌。2023年底,欧盟GDP占比跌至14.55%,创下近十年最低点,欧洲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冬。
俄乌冲突(资料图)
民生领域同样不容乐观。能源价格的飙升让欧洲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德国民众因能源账单涨了3倍而罢工,法国“黄背心”游行再度重启,意大利小镇因断电陷入混乱。欧洲民众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寒冷,更要承受经济上的压力。“高福利社会”的根基在能源危机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社会矛盾愈发尖锐。
三、欧洲的“自我消耗”:援乌行动的困境与分裂
默克尔曾主张“以经济换和平”,试图通过北溪2号稳定俄罗斯,避免直接冲突。然而,欧洲却在冲突中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从被动制裁到主动加码援乌,最终陷入了“越帮越穷”的泥潭。
欧盟推出了“四年系统性援乌计划”,2023年宣布追加500亿欧元(包含军费、重建、财政补贴),还计划设立400亿欧元能源转型基金。这两笔巨额资金加起来,几乎等同于欧盟一年对外贸易盈余总额。
然而,乌克兰却成了一个“财政黑洞”,泽连斯基政府每月财政赤字超30亿美元,依赖欧洲的持续“输血”。但欧盟内部在援乌问题上却分歧严重,法国坚持核电自主,德国坚持天然气自主,东欧国家则依靠煤炭维持能源供应。“统一能源采购”计划因各国利益难以协调而搁浅,援乌行动效率低下,欧洲在援乌的道路上越走越艰难。
与此同时,欧洲内部矛盾也不断激化。民众因生活成本上升而怨声载道,法国民众罢工、西班牙民众抗议、匈牙利明确反对持续援乌。欧洲表面上维持着一体化的形象,但实际上内部意见早已分裂,各国为了自身利益争吵不休,难以形成统一的战略决策。
普京(资料图)
四、美俄的“意外收获”:欧洲困境背后的赢家
当欧洲在冲突中苦苦挣扎时,美国和俄罗斯却以不同的方式成为了“受益者”。
美国通过高价出售液化天然气、承接欧洲外迁产能以及扩大对欧政治影响力,在军事和经济上实现了双丰收。欧洲因安全依赖美国,北约“集体防御”的作用被进一步强化,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影响力得到提升。同时,美国企业趁机赚取巨额利润,将欧洲因能源危机外迁的产能收入囊中,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经济优势。
俄罗斯虽然在冲突中面临着西方制裁的压力,但也通过向中国、印度出口能源,逐步构建起“去美元化”的能源链。能源市场的调整让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压力,同时,战略目标的达成也使得俄罗斯在战场上的局势相对稳定。
俄乌冲突近三年,欧洲成为了这场冲突的最大输家。默克尔的预言成真,欧洲在能源、经济、民生等方面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内部矛盾激化,战略自主性受到严重挑战。而美国和俄罗斯则在这场冲突中以不同的方式获得了利益。欧洲的困境给世界敲响了警钟,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输家,只有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国家利益。
欧洲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和战略选择,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否则,未来的困境可能会更加严峻。
相关文章
选举失利,民调又持续低迷,石破茂可能下台吗?又为何说换人也解决不了日本政府的困境呢?日本参议院选举已经结束,结果还是比较超出中美预料的,由自民党和公明...
2025-07-26 0
1949年9月下旬,北京同古堂。“爹,这铜料,真就用这块?”“就这块!铸国印,半点马虎不得!”昏黄的灯光下,一位老人眼神坚毅,语气里透着不容置喙的权威...
2025-07-26 0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1930年代的北京,冬天比现在冷得多。胡同里风一吹,羊皮袄都挡不住透骨的寒。可有那么一个人,雪天站在门口,手里...
2025-07-26 0
孟晚舟穿着“中国红”的裙子走下专机的那一幕还历历在目,没想到今年7月3日美国又故技重施,指使意大利当局逮捕了一名中国芯片高管。而且这名高管早在两年前就...
2025-07-26 0
制造导弹、飞机发动机和雷达需要一种材料。人们叫它稀土。如果缺少了这种材料,许多武器就无法被生产出来,整个制造流程都会因此停顿。这个问题现在摆在了桌面上...
2025-07-26 0
来源:【杭州日报】“我花费近60万元买蔚来ES8的时候,看中的就是首任车主不限里程终身质保、免费换电的权益,结果现在厂家单方面通知我取消了,这是哪门子...
2025-07-26 0
冯德莱恩访华,一场被打的“不痛快”。这次峰会,中欧虽达成所谓“升级机制”,但中国既不扩大稀土出口,也不增加法国白兰地进口,欧盟这次白跑一趟,尴尬溢出屏...
2025-07-26 0
国际舞台上最近又上演了一出精彩大戏,泰国和柬埔寨这对邻居突然闹得不可开交,边境局势紧张得就像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而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中国外交部长王...
2025-07-26 0
发表评论